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之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方法;
【正文】作业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语文知识化为语文实践技能的有效平台,更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因此,加强作业的设计、批改与评价,都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实践技能。在实践中,这几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今天,我就着力谈谈语文作业批改之方法。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批改评价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用得好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现在我们的作业批改、评价还是在沿袭传统的方法,甚至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课改的发展趋势,暴露出的缺陷有:①作业批改、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至今仍有许多教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作业批改,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简单地打“√”或“×”,对作业的结果要么给予ABC的等级或是写一个“阅”字了事:②作业批改、评价标准绝对化。“用一把尺子衡量”是众多语文老师的习惯,不管学生原来的基础如何:作业的评价也是仅限于区别学生作业情况的优劣,忽视了评价本身的激励作用。从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发现,这种做法肯定会导致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很难得到好的评价,慢慢地对语文作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作文,从而陷入越怕越差的恶性循环的境地。③作业批改、评价时态度情绪化。语文教师可能大都会有这样的做法: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干净整洁,赏心悦目)改得很仔细,评价上也格外关照些,即使有“×”也不会很大:看到那些学困生的作业,往往总是皱着眉头,打下的“×”会打上一圈,书写又不认真的,还会不时地写道“重做”或“重写”的字样,甚至于还会多罚写几遍。④作业批改、评价的主体单一化。“学生写作业,老师改作业”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定,所以作业批改、评价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行为,学生总是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在这种缺乏互动的行为影响下,学生对作业批改、评价的关注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怎样才能让作业批改、评价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成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一座桥梁,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让学生享受到写作业的乐趣。我通过思考,进行了一些实践,发现了一些方法:
一、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一个“√”所能传递的温暖指数不见得有多高,但一个“x”却可以让学生感到阵阵“寒意”,特别是学困生作业本上那些大大的“×”。曾经尝试用“?”替代“×”,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发现“?”的效果更好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孩子们也告诉我,看到“?”,就知道了自己这里有问题,就会在问号的指引下自觉地思考究竟错在哪里,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善意提醒,变刻板粗暴的“×”为温情呵护的“?”,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度。现今,我批改学生的作业,我除了使用惯用的“?”,同时尝试着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多次评价。特别是作文,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根据完成情况决定是否打等级,不合格的发下去让学生修改,一次不行两次,直至修改完毕再给等级评价。通过这样批改、评价作业,学生每次都会拿着发下来的作业本翻找老师的评语和等级。渐渐地养成了及时改错的习惯,同时又体验到作业的乐趣,作业本上很难看到大大的“×”和很低的得分,学生都说感觉好极了。
二、多一把“尺子”,少一些“一刀切”
我们在批改、评价作业时,往往都是按照一个绝对的标准和要求,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差异,结果是优等生得不到满足,学困生得到的是挫折。所以在面对个体差异的学生时,我们要坚持“多一把尺子”评价,当然前提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怎么做也大都知道,关键是要努力这种理念付诸于实施。
三、多一些互动,少一些“单向”
尝试利用作业本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也是受到其他优秀教师做法的启发,我并不是首创,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效果显著。学生和家长对我有什么意见、需要彼此提供什么帮助,都可以直接写在作业本上,使得作业本成了架起老师、学生、家长互动的桥梁,这样学生不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老师、家长的评价,自己也可以加入到评价的行列中来,与老师、家长平等对话,学习积极性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多一些婉转,少一些直接
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中,只是简单的“好”、“棒”,与简单粗暴的否定“重做”、“差”都不会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自己的不足,甚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给学生评价时,婉转一些,温馨一些,多一些旁敲侧击,相信收效一定会明显。比如用“假如……”这样指导性的语言,委婉地指出学生可提高之处或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既杜绝了刺激性语言的出现,也让学生乐于接受。
总的来说,作业批改是一项繁琐枯燥且永无止尽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将自己从中解放出来,当我们将人文关怀注入作业批改和评价中去,让学生享受到作业的乐趣时,那我们老师也会享受到作业批改和评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J].教育界,2015年。
[2]白书堂,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J].科学中国人,2015年。
[3]雷锋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批改策略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6年。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批改评价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用得好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现在我们的作业批改、评价还是在沿袭传统的方法,甚至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课改的发展趋势,暴露出的缺陷有:①作业批改、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至今仍有许多教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作业批改,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简单地打“√”或“×”,对作业的结果要么给予ABC的等级或是写一个“阅”字了事:②作业批改、评价标准绝对化。“用一把尺子衡量”是众多语文老师的习惯,不管学生原来的基础如何:作业的评价也是仅限于区别学生作业情况的优劣,忽视了评价本身的激励作用。从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发现,这种做法肯定会导致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很难得到好的评价,慢慢地对语文作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作文,从而陷入越怕越差的恶性循环的境地。③作业批改、评价时态度情绪化。语文教师可能大都会有这样的做法: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干净整洁,赏心悦目)改得很仔细,评价上也格外关照些,即使有“×”也不会很大:看到那些学困生的作业,往往总是皱着眉头,打下的“×”会打上一圈,书写又不认真的,还会不时地写道“重做”或“重写”的字样,甚至于还会多罚写几遍。④作业批改、评价的主体单一化。“学生写作业,老师改作业”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定,所以作业批改、评价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行为,学生总是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在这种缺乏互动的行为影响下,学生对作业批改、评价的关注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怎样才能让作业批改、评价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成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一座桥梁,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让学生享受到写作业的乐趣。我通过思考,进行了一些实践,发现了一些方法:
一、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一个“√”所能传递的温暖指数不见得有多高,但一个“x”却可以让学生感到阵阵“寒意”,特别是学困生作业本上那些大大的“×”。曾经尝试用“?”替代“×”,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发现“?”的效果更好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孩子们也告诉我,看到“?”,就知道了自己这里有问题,就会在问号的指引下自觉地思考究竟错在哪里,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善意提醒,变刻板粗暴的“×”为温情呵护的“?”,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度。现今,我批改学生的作业,我除了使用惯用的“?”,同时尝试着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多次评价。特别是作文,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根据完成情况决定是否打等级,不合格的发下去让学生修改,一次不行两次,直至修改完毕再给等级评价。通过这样批改、评价作业,学生每次都会拿着发下来的作业本翻找老师的评语和等级。渐渐地养成了及时改错的习惯,同时又体验到作业的乐趣,作业本上很难看到大大的“×”和很低的得分,学生都说感觉好极了。
二、多一把“尺子”,少一些“一刀切”
我们在批改、评价作业时,往往都是按照一个绝对的标准和要求,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差异,结果是优等生得不到满足,学困生得到的是挫折。所以在面对个体差异的学生时,我们要坚持“多一把尺子”评价,当然前提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怎么做也大都知道,关键是要努力这种理念付诸于实施。
三、多一些互动,少一些“单向”
尝试利用作业本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也是受到其他优秀教师做法的启发,我并不是首创,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效果显著。学生和家长对我有什么意见、需要彼此提供什么帮助,都可以直接写在作业本上,使得作业本成了架起老师、学生、家长互动的桥梁,这样学生不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老师、家长的评价,自己也可以加入到评价的行列中来,与老师、家长平等对话,学习积极性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多一些婉转,少一些直接
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中,只是简单的“好”、“棒”,与简单粗暴的否定“重做”、“差”都不会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自己的不足,甚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给学生评价时,婉转一些,温馨一些,多一些旁敲侧击,相信收效一定会明显。比如用“假如……”这样指导性的语言,委婉地指出学生可提高之处或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既杜绝了刺激性语言的出现,也让学生乐于接受。
总的来说,作业批改是一项繁琐枯燥且永无止尽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将自己从中解放出来,当我们将人文关怀注入作业批改和评价中去,让学生享受到作业的乐趣时,那我们老师也会享受到作业批改和评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J].教育界,2015年。
[2]白书堂,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J].科学中国人,2015年。
[3]雷锋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批改策略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6/2 19:55:57
- 【点击频次】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