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来试试板书设计

 

【作者】 王莉英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吴仲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板书设计是语文备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而我们在探索新课改的路上,试探性的让学生进行。而这一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实践的重要收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学生;
【正文】传统板书设计,当然是教师的专利,我们教师不也常为自己设计出好的板书而陶醉吗?至于使用,对于很大一部分教师来说,通常是把在课下设计好了的板书复制到黑板上去。这里要补充一点,优秀的教师在板书使用上是很灵活的。好的板书,恰到好处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教学目的的新课改的今天,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我们不防把施动者换一换,由传统的教师变为学生来进行,即让学生来进行板书设计,意义和作用会不会更大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是把学生设计板书作为学生自学的有效方法来使用的。想想看,要能用板书把课文精当而有创造性地展示出来,就必须通过熟读课文——把握整体——抓住要点——领悟技法——构思图表等思考过程,还要互评板书,评长论短,而这些都离不开对课文的把握,也必然调动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诸种能力,乃至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发散性等思维品质。当然,学生尝试板书前,先要讲清板书对启迪心智,发展创造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想学;说明板书的一般构成要素,使学生能学;展示板书的创造和魅力,使学生愿学,从而达到激发情趣,拓宽视野,撞击思维,升华境界的目的。
  要设计出好的板书,前提是必须深入阅读课文,从字词到篇章,嚼英咀华,反复多次,而每做一次,认识都会提高一个新的层次。然后在深入思考,比较和权衡中,钩玄提要,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设计出自己的板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板书,这是对文章阅读思考后的再创造。“浓缩的都是精华”,这里的每一条线,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符号,相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独特的、创造的。
  让学生来板书,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读中品出写的技能,在写中悟到读的思路。这个过程是深化的过程,是升华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改变了学生不愿读书、不会读书的现状。如果我们再能引导学生来评说板书,又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一、全员性
  让学生设计板书,是一次全民行动,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语文学习中来,很好地解决了“为了一切学生”的问题。而教师板书的弊端在于主体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可听可不听,即使听也存在着被动地接受的问题。
  二、自主性
  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求索,就不会有教学的辉煌。让学生来设计板书,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问,你答;我考,你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创造的时空,为学生能学、会学、愿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样学生就会在乐此不疲的求索、品味、感悟和创造中,激发情趣,拓宽视野,撞击思维,升华境界。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而不是我们越俎代庖,要求学生不仅要读进去,更要跳出来,这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心智活动。让学生来“板书”也正是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创造性
  创造能力,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发展的核心能力。板书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的知识、思维创造,都会在此得以升华和展示。同一文章,经过不同学生独立的审美,并融入板书之中,就有了精美的板书,就有了这一帧帧艺术品。没有模式,无法“复制”,没有定式,只有创造。
  四、审美性
  板书设计,从语言上看,有诗的凝练;从表现上看,有画的创意:从结构关系上看,有论文的严谨。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这种审美愉悦,会在学生的深化认识、升华情感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来板书,全体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又都是成功者,不管是好,还是更好(我们可不能再简单地否定和善意地伤害学生了,要学会欣赏我们自己的学生),这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去追求更高的目标,积极参与,乐此不疲。这大概离“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就不远了。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太需要成功这种美的愉悦和体验了,太多的失败与无奈已让他们伤透了心。难怪学生说,语文课,橡皮课,几天不学没什么。
  五、条理性
  板书设计的过程,是思维全程运作的过程。它既需要理清课文的思路: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小到字词,大到篇章,又需要升华到表达的思路。如何用最佳的方式把自己的思考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这两种思路,正是训练思维的科学性、严密性的有效方式。同时,融读写于一体,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相辅相成。
  六、简明性
  板书主体是由线条、文字和符号有机组成的,是个有机的整体,不枝不蔓,各得其所,恰到好处。板书设计,能很好的使学生深入地品味语言的魅力和分量。它以少少许,表现多多许,让人通过“出墙的”一枝红杏,去领悟“关不住”的“满园春色”。这里有概括,可又比让学生概括段意丰富得多。这斟酌语言的凝练性和简明性,能很好地治一治学生写作中语言拖沓、废话连篇的毛病。
  在探求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今天,让学生来板书确是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方法策略,如果坚持,就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新发高度,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泽,小学语文课改的路上不能没有板书[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年。
  [2]钱青,试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6年。
  [3]秀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合理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6/2 19:57:52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