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动物防疫及防疫失败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动物防疫;失败原因;对策 ;
【正文】动物疾病的预防以及诊疗,大部分都是依靠基层兽医站技术人员来实施和完成,但是,我国至今都没有执行兽医管理,导致兽医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以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不合格兽医人员以及非兽医人员在自身的动物诊疗过程中,不能够按照相关技术的操作规范,使用不合格的国家规定的器械和兽药,十分容易引起动物诊疗的事故,导致人民群众财产的损失,更有甚者会引发一定的动物疫情,所以,必须要增强乡镇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能力,浅议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的措施。
一、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流行病学的诸多特点,传染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过程以及潜伏期,具有特征临床的症状,在诊疗过程中必须要将其和寄生虫病、中毒病以及普通病等等进行严格的区分,不能够一见到动物发病就将其当成为传染病来进行对待,尤其是只要见到动物发热,就为动物使用抗生素,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必须要在诊断的时候先对症状来实施系统、科学以及全面的分析工作,以便能够确认动物是否已经患有传染病,因为传染病和普通的毕竟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异同,不可能一见到群发病就将其认为传染病,中毒以及营养缺乏等等,在规模饲养中也会表现出群发性。
二、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实施辨证治疗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具有其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在对其实施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个必须要将病因查清,将致病的因素消除,做到标本兼治,切忌对其进行盲目下药。比如说,动物出现了体温高或者体温低、疼痛不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等,这仅仅是动物发病一种表现的形式,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求兽医人员必须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树立起整体的观念,以病理学知识以及生理学知识,对机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见泻止泻,见烧退烧,这样盲目的所谓“对症治疗”,只能将疾病实质掩盖住,进而为动物疾病的确诊带来更大困难。再如,动物产生了腹泻的症状,针对这一情况,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腹泻并不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有利于动物机体内所积蓄的毒素有效排除,比如说有些肠炎病以及中毒病,久结刚通腹泻等等,这个时候,不仅不能够进行止泻,还要促进其排除体内的毒素,但是,必须要注意钠钾离子平衡以及酸碱平衡,防治动物出现脱水的现象,如果在这个时候乡镇兽医人员采用了止泻的措施,不仅仅不能够将疾病治好,还会导致动物机体自体中毒,将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及时动物最后痊愈,也一定会动物生产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虽然不能够进行盲目的“对症治疗”,但是,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对症治疗”,在对动物疾病确实难以确诊的时候,起机体症状的表现又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在对预后因素以及机体整体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后,适度以及科学得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以便能够将症状缓解,减少应激,但是,在用药以后,要求兽医人员必须要对疾病发展和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将治疗的方案进行调整。
三、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慎重处方用药
在动物机体发病的时候,通常都要采用药物来对其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将畜禽机体自身所具有的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忽视,比如畜禽的年龄大小和身体状况等等,药物仅仅能够对疾病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按照中兽医的理论将其称为扶正祛邪。在动物发病的时候,不仅要使用药物来将致病因素祛除,还要综合考虑对于动物实施饲养管理,有效减少应激的因素,做好环境控制工作,注重营养的平衡,做好卫生和消毒等等。在确定需要使用药物的时候,避免产生耐药性,禁止见病就治,治就用多药的大方,禁止辩证不明的时候就乱用药对动物疾病进行试治,如果没有做到以上的要求,一旦出现药物的试验不灵就会频繁更换药物,最终导致动物无药可治。除此之外,还要对畜主进行指导,指导其在平日饲养过程中,避免出现长期用药物来防病,禁止在动物没有生病的时候,为了防止动物生病而在饮水中和饲料中添加药物。
四、动物防疫失败原因
4.1疫苗因素
一是疫苗失效。一般来说,基层乡镇兽医站制冷保存条件较差,加之农村绝大多数畜禽分布零散,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在限制时间内不能用完,冻干苗又很难在限制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保存运输不当致使疫苗失效,接种在畜禽体内自然无效。二是疫苗受其他药物等因素影响。在接种疫苗期间,畜禽因感染服用抗生素、抗球虫等药物,使疫苗药效降低或饮水免疫时水质不佳、内含公共消毒剂等都可以导致疫苗变性失效。常用的玻璃金属注射器、持针钳和注射用针头等用化学药品消毒,或在接种部位皮肤于接种前后涂擦酒精或碘酒数量过多,都可导致疫苗灭活,从而导致免疫失效。
4.2人为因素
一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免疫注射时,免疫程序不合理,特别是鸡新城疫疫苗(虽实行常年防疫,但接种疫苗的种类大多有2种以上,如禽流感疫苗、禽霍乱疫苗),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春秋两季对大群鸡进行一次性接种,因而使一部分雏鸡超前免疫,受母源性抗体的影响,使接种疫苗失效,另一部分雏鸡又因太晚已感染了鸡新城疫病毒,在村动物防疫员中有的粗心大意,对鸡Ⅰ系或鸡Ⅱ系疫苗使用及对象不能正确区别,致使疫苗不能产生应有效果。二是接种的方法和部位不当。有些村防疫员和畜主为图省事,不严格按操作要求接种,方法不当或接种部位不准,导致畜禽漏免或接种失败。三是疫苗的用量不准。疫苗有的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疫苗稀释的比例不准,造成畜禽体内疫苗获得量不足或超量都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
五、对策
5.1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通过对畜禽防疫失败原因的总结,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铜井镇动物防疫宣传和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搞好动物防疫,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明白搞好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提高养殖户接受动物防疫注射的积极性,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5.2保障疫苗质量,确保动物防疫效果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 ℃或0 ℃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否则防疫无效,如某些村缺乏疫苗冷藏设施或人为使用方式、方法不当,甚至疫苗已超过免疫有效期或疫苗稀释比例不当,使疫苗质量难以保证,虽然已注射了预防某种疫病的疫苗,但仍然会发生该种疫病,产生不良影响失信于民。因此,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5.3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
目前某些边远行政村组因重视的力度不够,无法确保动物防疫密度有效提高,现在业务部门虽已保证疫苗质量,但因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次数较少,甚至有些村动物防疫员嫌待遇太低,不来参加防疫技术培训,导致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较低;而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人员编制较少、任务重,且乡镇管辖行政村地域广阔,造成总体防疫注射密度偏低。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搞好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最终把动物防疫工作搞好。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注射时,站内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疫苗的使用操作规程,密切注意疫苗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准确掌握疫苗用量和畜禽注射部位,才能搞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才能不至于使免疫接种失败;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只有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及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屠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加经济损失,更好地为畜主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品良西.做好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李立祥.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模式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223-224,227.
一、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流行病学的诸多特点,传染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过程以及潜伏期,具有特征临床的症状,在诊疗过程中必须要将其和寄生虫病、中毒病以及普通病等等进行严格的区分,不能够一见到动物发病就将其当成为传染病来进行对待,尤其是只要见到动物发热,就为动物使用抗生素,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必须要在诊断的时候先对症状来实施系统、科学以及全面的分析工作,以便能够确认动物是否已经患有传染病,因为传染病和普通的毕竟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异同,不可能一见到群发病就将其认为传染病,中毒以及营养缺乏等等,在规模饲养中也会表现出群发性。
二、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实施辨证治疗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具有其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在对其实施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个必须要将病因查清,将致病的因素消除,做到标本兼治,切忌对其进行盲目下药。比如说,动物出现了体温高或者体温低、疼痛不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等,这仅仅是动物发病一种表现的形式,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求兽医人员必须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树立起整体的观念,以病理学知识以及生理学知识,对机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见泻止泻,见烧退烧,这样盲目的所谓“对症治疗”,只能将疾病实质掩盖住,进而为动物疾病的确诊带来更大困难。再如,动物产生了腹泻的症状,针对这一情况,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腹泻并不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有利于动物机体内所积蓄的毒素有效排除,比如说有些肠炎病以及中毒病,久结刚通腹泻等等,这个时候,不仅不能够进行止泻,还要促进其排除体内的毒素,但是,必须要注意钠钾离子平衡以及酸碱平衡,防治动物出现脱水的现象,如果在这个时候乡镇兽医人员采用了止泻的措施,不仅仅不能够将疾病治好,还会导致动物机体自体中毒,将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及时动物最后痊愈,也一定会动物生产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虽然不能够进行盲目的“对症治疗”,但是,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对症治疗”,在对动物疾病确实难以确诊的时候,起机体症状的表现又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在对预后因素以及机体整体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后,适度以及科学得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以便能够将症状缓解,减少应激,但是,在用药以后,要求兽医人员必须要对疾病发展和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将治疗的方案进行调整。
三、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慎重处方用药
在动物机体发病的时候,通常都要采用药物来对其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将畜禽机体自身所具有的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忽视,比如畜禽的年龄大小和身体状况等等,药物仅仅能够对疾病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按照中兽医的理论将其称为扶正祛邪。在动物发病的时候,不仅要使用药物来将致病因素祛除,还要综合考虑对于动物实施饲养管理,有效减少应激的因素,做好环境控制工作,注重营养的平衡,做好卫生和消毒等等。在确定需要使用药物的时候,避免产生耐药性,禁止见病就治,治就用多药的大方,禁止辩证不明的时候就乱用药对动物疾病进行试治,如果没有做到以上的要求,一旦出现药物的试验不灵就会频繁更换药物,最终导致动物无药可治。除此之外,还要对畜主进行指导,指导其在平日饲养过程中,避免出现长期用药物来防病,禁止在动物没有生病的时候,为了防止动物生病而在饮水中和饲料中添加药物。
四、动物防疫失败原因
4.1疫苗因素
一是疫苗失效。一般来说,基层乡镇兽医站制冷保存条件较差,加之农村绝大多数畜禽分布零散,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在限制时间内不能用完,冻干苗又很难在限制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保存运输不当致使疫苗失效,接种在畜禽体内自然无效。二是疫苗受其他药物等因素影响。在接种疫苗期间,畜禽因感染服用抗生素、抗球虫等药物,使疫苗药效降低或饮水免疫时水质不佳、内含公共消毒剂等都可以导致疫苗变性失效。常用的玻璃金属注射器、持针钳和注射用针头等用化学药品消毒,或在接种部位皮肤于接种前后涂擦酒精或碘酒数量过多,都可导致疫苗灭活,从而导致免疫失效。
4.2人为因素
一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免疫注射时,免疫程序不合理,特别是鸡新城疫疫苗(虽实行常年防疫,但接种疫苗的种类大多有2种以上,如禽流感疫苗、禽霍乱疫苗),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春秋两季对大群鸡进行一次性接种,因而使一部分雏鸡超前免疫,受母源性抗体的影响,使接种疫苗失效,另一部分雏鸡又因太晚已感染了鸡新城疫病毒,在村动物防疫员中有的粗心大意,对鸡Ⅰ系或鸡Ⅱ系疫苗使用及对象不能正确区别,致使疫苗不能产生应有效果。二是接种的方法和部位不当。有些村防疫员和畜主为图省事,不严格按操作要求接种,方法不当或接种部位不准,导致畜禽漏免或接种失败。三是疫苗的用量不准。疫苗有的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疫苗稀释的比例不准,造成畜禽体内疫苗获得量不足或超量都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
五、对策
5.1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通过对畜禽防疫失败原因的总结,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铜井镇动物防疫宣传和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搞好动物防疫,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明白搞好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提高养殖户接受动物防疫注射的积极性,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5.2保障疫苗质量,确保动物防疫效果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 ℃或0 ℃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否则防疫无效,如某些村缺乏疫苗冷藏设施或人为使用方式、方法不当,甚至疫苗已超过免疫有效期或疫苗稀释比例不当,使疫苗质量难以保证,虽然已注射了预防某种疫病的疫苗,但仍然会发生该种疫病,产生不良影响失信于民。因此,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5.3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
目前某些边远行政村组因重视的力度不够,无法确保动物防疫密度有效提高,现在业务部门虽已保证疫苗质量,但因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次数较少,甚至有些村动物防疫员嫌待遇太低,不来参加防疫技术培训,导致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较低;而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人员编制较少、任务重,且乡镇管辖行政村地域广阔,造成总体防疫注射密度偏低。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搞好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最终把动物防疫工作搞好。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注射时,站内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疫苗的使用操作规程,密切注意疫苗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准确掌握疫苗用量和畜禽注射部位,才能搞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才能不至于使免疫接种失败;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只有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及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屠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加经济损失,更好地为畜主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品良西.做好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李立祥.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模式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223-224,227.
- 【发布时间】2018/6/2 20:10:44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