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加强;
【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最重要平台。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也是人们最容易迷失方向和抓手的地方,不知如何教,也不知道教什么。面对阅读中的一篇篇课文,在字里行间我们很多老师就只能采取传统方式——满堂讲、全部讲的方法进行,导致重点没加强,简单的却一再重复,高耗低效。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呢?可能凡是语文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吧。我认为,必须立足教材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展开阅读教育教学活动尤为关键。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现状及加强策略。
一、强化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我们知道,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单靠老师的一厢情愿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缺一不可。在这关系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都与教师的导有极大关系。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身兴趣的内驱下成为学习主体,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者。这就为有效构成双边活动奠定了人脉基础。
二、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项集多样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但到实践中,只要我们说到阅读能力,很多教师想到的是:读懂词语、句子、段、篇,从而联想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认为训练这些就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这是对阅读能力的不完全理解。既没有按语文学科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理解,也没有从“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来认识,导致对阅读能力的认识仅仅限于理解层面的肤浅。真正的阅读能力不仅包括上面所说的那几样,还有思考质疑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评价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等,应该说,语文素养中的极大部分都用可阅读能力来替代。所以说,阅读教学的任务重,就是因为你担当的责任太多太大。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培养其阅读能力,我们不能过多求全,教学时,也要一课一个重点。在阅读能力还较差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首要要求就是让他们能读懂。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里面说的是“重点”,当然还有别的能力。新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所以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和基础。
三、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通过阅读这个平台,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爱好、乐写的好写作习惯。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把阅读课文当例子,发展写作能力,还能从中习得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比较,有时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写作,表达的正是他们的童真童趣。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对文章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语言的形式,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以及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说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其实就是说的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因为经历、背景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感受或体验,都是“心”与物学进行信息交换或作用的结果。学生的阅读感受,自然也是学生用心阅读、用心思考才有的心理获得,主要包括阅读疑问和阅读体会。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出发,让学生自己深刻认识,胜过别人的深刻认识。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存在,树立学生牢固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体验的过程。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重要平台,我们必须要科学运用这一平台,着力调动学生主体性,通过有效的双边对话,完成语文学科应承担的一切教学责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陈彩霞,关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7年。
[2]章云飞,关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思考[J].速读旬刊,2017年。
[3]龙碧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17年。
一、强化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我们知道,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单靠老师的一厢情愿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缺一不可。在这关系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都与教师的导有极大关系。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身兴趣的内驱下成为学习主体,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者。这就为有效构成双边活动奠定了人脉基础。
二、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项集多样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但到实践中,只要我们说到阅读能力,很多教师想到的是:读懂词语、句子、段、篇,从而联想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认为训练这些就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这是对阅读能力的不完全理解。既没有按语文学科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理解,也没有从“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来认识,导致对阅读能力的认识仅仅限于理解层面的肤浅。真正的阅读能力不仅包括上面所说的那几样,还有思考质疑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评价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等,应该说,语文素养中的极大部分都用可阅读能力来替代。所以说,阅读教学的任务重,就是因为你担当的责任太多太大。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培养其阅读能力,我们不能过多求全,教学时,也要一课一个重点。在阅读能力还较差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首要要求就是让他们能读懂。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里面说的是“重点”,当然还有别的能力。新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所以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和基础。
三、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通过阅读这个平台,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爱好、乐写的好写作习惯。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把阅读课文当例子,发展写作能力,还能从中习得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比较,有时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写作,表达的正是他们的童真童趣。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对文章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语言的形式,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以及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说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其实就是说的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因为经历、背景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感受或体验,都是“心”与物学进行信息交换或作用的结果。学生的阅读感受,自然也是学生用心阅读、用心思考才有的心理获得,主要包括阅读疑问和阅读体会。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出发,让学生自己深刻认识,胜过别人的深刻认识。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存在,树立学生牢固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体验的过程。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重要平台,我们必须要科学运用这一平台,着力调动学生主体性,通过有效的双边对话,完成语文学科应承担的一切教学责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陈彩霞,关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7年。
[2]章云飞,关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思考[J].速读旬刊,2017年。
[3]龙碧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17年。
- 【发布时间】2018/6/2 20:11:06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