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合作学习;有效;语文教学;
【正文】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实质是学生之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要有责任地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实现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好的目标。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同学间的互爱,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学必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益。
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被看成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的良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很好地实践这一学习模式呢?通过近年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先要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不是若干名学生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前后桌的随意拼凑。而是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特点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的学习环境。此外,在合作中,对于小组的成员,有一定的分工,每位学生担任的角色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定,如指挥者、组织者、记录者、报告者、补充者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组中的位置,不让某个学生无所事事。当然这些角色可以互换,以增进他们的积极性。
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平时的活动中总以自我为中心,且长期习惯“师讲我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就缺少合作意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明白:很多情况下只有“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只有合作才能不断走向成功”。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明白合作的意义,才会主动尝试去合作,才会尝到合作的甜头,才会越来越喜欢上合作。
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或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第三合作学习的能力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外,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开展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让同位间相互合作,通过口头、书面、表演等形式相互检查,指出不足。第二关是语文组长关,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学习后,请各组语文组长进行检查 ,指出不足,再次合作改进、完善。对此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久而久之,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三、明确语文合作学习的目标,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有无合作的价值。假如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此时合作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只有在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情况下的合作,才具有其合作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每次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先给学生以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和课堂宝贵时间的流失。
四、注重评价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团体荣誉感
合作学习是一个团体活动的形势,为此,在活动后的评价的针对性和侧重点要倾向于团体。不要将学生的成功或失败归结到某一个学生的头上,而应该针对整体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对整个小组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为集体而骄傲,为集体而努力。
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让他们为集体的荣誉而骄傲、而奋斗。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学必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益。
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被看成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的良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很好地实践这一学习模式呢?通过近年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先要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不是若干名学生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前后桌的随意拼凑。而是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特点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的学习环境。此外,在合作中,对于小组的成员,有一定的分工,每位学生担任的角色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定,如指挥者、组织者、记录者、报告者、补充者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组中的位置,不让某个学生无所事事。当然这些角色可以互换,以增进他们的积极性。
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平时的活动中总以自我为中心,且长期习惯“师讲我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就缺少合作意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明白:很多情况下只有“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只有合作才能不断走向成功”。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明白合作的意义,才会主动尝试去合作,才会尝到合作的甜头,才会越来越喜欢上合作。
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或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第三合作学习的能力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外,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开展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让同位间相互合作,通过口头、书面、表演等形式相互检查,指出不足。第二关是语文组长关,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学习后,请各组语文组长进行检查 ,指出不足,再次合作改进、完善。对此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久而久之,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三、明确语文合作学习的目标,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有无合作的价值。假如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此时合作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只有在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情况下的合作,才具有其合作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每次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先给学生以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和课堂宝贵时间的流失。
四、注重评价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团体荣誉感
合作学习是一个团体活动的形势,为此,在活动后的评价的针对性和侧重点要倾向于团体。不要将学生的成功或失败归结到某一个学生的头上,而应该针对整体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对整个小组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为集体而骄傲,为集体而努力。
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让他们为集体的荣誉而骄傲、而奋斗。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 【发布时间】2018/6/2 20:11:29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