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探索

 

【作者】 安 伦

【机构】 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音乐教学观念,注重教材素材挖掘,营造美育氛围,强化学生美感实践训练。

【关键词】 高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培养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落实音乐“以美育人”的重要方式。新课标通过“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目的。作为音乐课程性质的审美性,我们如何通过实践方式予以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呢?就成为我们音乐老师应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歌曲教学,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课,导致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更新审美教育观念
  让音乐教育充分发挥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传统音乐教学由于学科压力,很多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深,教学方法也由此简单单一,大多只把教唱歌曲看作是教学追求,导致音乐审美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根本就不能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的要求。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落实以美育人教育思想,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为此,我们教师要做到: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乐业的态度,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增强自身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做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二、挖掘教材美育元素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故而教材中有很多美育素材。作为教师,要立足教材实际,在课前认真研读,潜心钻研,把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尽可能加以提炼和概括,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音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特别是在音乐欣赏中,学生通过聆听,感知和体验,充分发挥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的优势,培养学生想象力以及创新美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学,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营造学生审美氛围
  为了增强美育效果,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我们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美育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或在网上下载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学生美感训练
  要达到音乐审美育人效果,就必须加强美感训练,其方法就是新课标给出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具备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培养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而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总之,要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我们就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而不是解释音乐,教唱歌曲那样简单化了。我们只有重视,强化审美教育落实,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为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小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途径探索[J].新课程,2015年。
  [2]郑春林,浅析音乐欣赏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学,2016年。
  [3]段明敏,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教育研究,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7/12 16:46:01
  • 【点击频次】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