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 陈荣结

【机构】 东方市民族中学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
【正文】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实验不仅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与内容,实验还极大的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在学科教育中,要搞好物理教学,必须抓好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和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这五个方面:①实验教学是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的重要途径。②实验教学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③实验教学是变外力强迫式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的重要手段。④加强实验教学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保证。⑤实验教学是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的重要体现。
  二、 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分类及形式
  1、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① 实验内容的科学性;② 实验方式的探究性;③ 实验资料的多样性;④实验过程的完整性;⑤实验形式的开放性;⑥ 实验实施的协作性; ⑦ 实验操作的主体性;⑧ 实验信息的交流性;⑨实验教学的情感性;⑩ 实验评价的过程性。 
  2、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①测量型实验;②探究型实验 ;③设计型实验;④开放型实验;⑤操作型实验;⑥演示型实验。
  3、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物理实验由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实验设计、专题讲座六个形式组成。六个形式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教学中,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如,学生独立或分组实验;与教师互动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
  三、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1、能用实验表达的物理现象,不要用课件,除非不能做或不允许做的实验。生动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可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2、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种兴奋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激励出创造性的火花。抓住学生生性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设计、表演新奇有趣的实验,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问题,接受知识。 实验表演通常在较大的场合进行,须注意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清楚,首先要求所展示的物理过程中的变化显著;第二,实验器材,特别是供观察部分的尺寸一定要大;第三,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可采用染色、生烟、照明、发声等手段增强效果。
  3、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 “ 五不一保证 ” ,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4、提倡和鼓励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使学生感觉到亲切,较容易克服思维障碍,能较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所用的仪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顺手拈来的、所熟悉的物品做物理实验,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物品,弥补实验仪器不足,拓展实验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真正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探寻相关想象的变化本质,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而物理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亲身感受现象到本质的变化过程,探寻七根源。惟其如此,才能学生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
  [3]《教育创新论》  张武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8/7/12 17:00:27
  • 【点击频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