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陈俊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 传统古诗词教学效果差,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应着力探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作者运用多媒体辅助、加强朗读和注重情感引领方面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提高;
【正文】提起古诗词教学,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短短几个字,寥寥几句话,纸长话少,教起来可不那么容易。而古诗词又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担当着塑造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责任。作为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如何教好古诗词,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诗歌教育,就成为我们传承文明,发扬祖国文化的有效做法。在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一个重要探究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与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能够有效地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立体式表达而使效果生动逼真,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将大大增强。这样教育是快乐的,求知是开心的,轻松的。如一位老师在上《伯牙绝弦》时用一曲优美动听的高山流水导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让孩子们对这篇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要达成学习目标就更容易了。再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那位老师用课件出示告诉孩子们,黄鹤楼与广陵所在的地理位置,直观形象,对引导孩子理解诗的意思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们在教学中,适时用课件出示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提高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读懂的,读是走进语文殿堂的最好策略。作为语文教材一部分的古诗词,仍然需要以读为径。我们知道,最早的诗歌都是源于生活的,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具有押韵感,富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因此,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课文,还让促进理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朗读教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味“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呢?“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的苦痛之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呢?所以古语也这样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在诗词教学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所见的大型教研活动中,无不是都很注重诵读实践?在上课时很好的发挥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践中,我们可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手舞足蹈地读、个人读、全班读。更可贵的是老师们对朗读的指导并不是一味地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层层递进,步步提高,有层次有梯度: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从读出诗意到读出情感,一步一步地达成教学目标:每一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次数均不下数遍。
  三、强调学生情感引领,提高教学有效性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每课古诗教学时,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我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和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以突破本文的难点,所以她对文本进行了补充,给学生讲述了伯牙作为宫廷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难求,感受伯牙“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惆怅,从中也为下文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作铺垫,让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文中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最打动人心的一句。伯牙之绝弦,即是绝望,绝念。其心之悲痛欲绝,怎么让学生体会到呢?先略讲伯牙与子期相约却不能再相见的故事,再配上哀婉的音乐,老师读伯牙写下的短歌,引导学生一起读,用词说说伯牙的感受,用导语告诉学生伯牙心中的哀叹、痛哭、绝望是——世上再无知音,至此,学生与文本,与文中的伯牙产生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伯牙之痛感同身受,最后一句的朗读水到渠成,学生与伯牙的心声都在朗读中坦露无遗。此刻,学生深深体会到知音难觅,情谊可贵。一颗种子就这样种在了学生心中。此时,那位老师再引导孩子写一写相对伯牙说的话,孩子们文思泉涌,写出的语言也感人肺腑。
  纵观我们平常的诗文教学,大多教师没有注重孩子情感的引领,有时候仅仅依靠老师的无病呻吟来完成教学目标,并没有引发孩子情感的火花,所以孩子们写出来的语言就不能够打动人心。我想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我们教学方法的枯燥,课堂缺失美感,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消灭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下功夫,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中华民族璀璨文的传承之路。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创新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其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文化传承教育。
  参考文献:
  [1]忻传辉,试论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3年。
  [2]李丽银,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策略[J].读写算,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7/12 17:01:45
  • 【点击频次】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