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生活中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明强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建华职业中学

【摘要】 高中物理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教师可以在物理课程讲授过程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进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本文重点分析了生活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生活物理现象进行物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物理;教学方法;
【正文】一、生活物理现象结合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降低物理教学难度
  高中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源于生活,还可对日常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任课教师采取的传统教学方式,只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等的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掌握物理知识,并加大了物理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物理课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物理实验,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进行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以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用洗衣机给衣服脱水,教师可利用这一生活小现象,引导学生学习“离心运动”知识,了解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以及离心运动的利用与防止等,让学生能在生活物理现象的解释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物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压力大和学习难度高,不喜欢学习物理。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积极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望,进而提升物理学习效率。
  例如,对物理学课程中“超重、失重”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借用学生乘坐过山车时的失重感、飞机起飞及降落时的失重现象等生活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重力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下载人们蹦极时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重力现象的兴趣,从而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髙中物理学知识,大部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目前我国推行的应试教育,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发现能力,不利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现象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传感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压力传感器,光敏声控灯等等,让他们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物理现象的欲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分小组后进行创新探索,比如制造机器人。并设立学习奖项,对有研究成果的小组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生活物理现象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使结合生活物理现象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1、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留心观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物理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充分地理解物理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在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借助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只能对物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生活物理教学,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同时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选取教学案例时,尽量选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但是自己没有注意的物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种物理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作用。
  3、重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物理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和记忆,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解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4、设计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教师在物理理论知识学习后,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实验计划,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效的巩固加深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能量的转换和传输”中联系生活实际中我们用的电,分析怎样实现电能传输的问题,教师再通过自制的简易电路展示给学生看,运用实验的方式教会学生电能传输的问题,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时为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要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结合生活中物理现象形象化的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听懂能理解的透彻。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减少高中物理知识过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将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结合到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教学方法的重要挑战,教师要重视这种方法的教学,使其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实效作用,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物理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国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3。
  [2]周桂龙。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J]。理科考试研究,
  [3]方俊枫。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理科考试研究,2014。
  [4]金玉。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J]。中学生数理化,2012(4) :38。
  [5]吴从喜。生活中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结合[J] 读写算,2014(21) :101。
  • 【发布时间】2018/7/12 17:09:48
  • 【点击频次】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