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罗盛梅

【机构】 广西百色市百胜蓝天希望小学

【摘要】 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 诱发;激发;培养;兴趣;
【正文】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主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
  一、巧妙导入,诱发兴趣
  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善始者,事半成”,一堂新授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如果能从教材的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以设置悬念情境,以介绍某一数学问题等方法来引入,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讲《年月日》一课时,我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的。“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同学们听到这个谜语,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很快猜出是日历本。然后教师拿日历本讲一面是一日,一年是多少日呢,而今天我们就学习《年月日》。生动形象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学习上来。学生怀着兴趣和期待,是学好新知识的良好基础,如果上课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把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点燃,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那就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编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们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3块饼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小猴分得多?”这样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演示,观察和验证后得出:3只小猴分得的饼一样多。从而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鼓励猜想,提高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所以对学生进行猜想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种种猜想。这些猜想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克服盲目猜想,引导合理猜想,激发兴趣去探求新知。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容易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作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对此,教师出示如下两列数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23    46    253    16    59     826
  21    72    93    564    75    96    27    18    459
  提问:第一行6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意识到原先的猜想是错误的,心中充满疑惑,顿时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行数:第二行的数能否被3整除?这九个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大数减小数);(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对这些猜想,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验证,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在这过程中,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课本上基本一致时,他们会感受到猜想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的探求中去。
  四,教给方法,培养兴趣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身。”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中有几种基本图形,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如何求,再想组合图形的面积如何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使学生知道从哪想起,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有什么解法。做计算题时让学生本着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巩固,使学生遇到每种类型题都有法可依,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智能,使学生在乐学之中学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使整个课堂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 【发布时间】2018/7/12 17:13:10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