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次 央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共同探讨各种观点和假说,进行对话和辨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讨论、汇报、评价等方法,团结协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它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昕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事共同的成果等。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很有优势,但不可能每堂课都让学生这样学习,而必须与集体共学和个体自学相结合。那么,一堂课中哪些时机可以实施这种教学形式呢?
  1.揭示规律性知识时
  小学数学教材中,规律性知识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类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小组合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生生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学习重点、难点时
  越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
  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组织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伴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及合作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独立思考——共同讨论——交流评价——教师点析——检查矫正”,它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并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将任务分割,小组成员各自分担其中一部分,结果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第二种形式是答案统一,小组成员为找出最标准、最完美的答案而共同努力;第三种形式是不求答案统一,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采用合作学习,可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加明显,对其要求也就更高。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鉴合作学习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并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仅能挖掘学生个人内在潜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于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小组的确立
  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决定小组学习成效的关键。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有助于发挥聪明才智,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习惯、心理特征和性别等因素,均衡分组,使一个小组中,知识的层次和能力的强中弱合理搭配,既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使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通过协作,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最好是由4~6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扮演一到两个相应的角色,并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这些角色可以是:一个组长,即活动的负责人,他(她)可以组织讨论,领导小组开展活动,或者给其他人部署工作;每个小组需要一名记录员,他(她)负责记录问题的答案或活动内容;通常小组里还有一个资料管理员,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资料;一名监督员,负责检查监督工作,以确保工作内容正确无误,真实反映小组的意愿;宣传督导员,负责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活动;通讯员负责把小组的成果、发现向全班通报。
  (三)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组织中的引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四、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在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等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课堂上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中,知识、技能掌握较扎实的学生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能力上的提高和心理上的满足。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有利时机使用合作学习法,并有机地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具有很重要意义。
  • 【发布时间】2018/7/12 17:18:51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