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与教育观念

 

【作者】 李峻峰

【机构】 苍梧县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部分。适时、适当且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热情,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课堂提问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使得提问环节在教学中的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为此,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育观念;
【正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也会不时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如今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下,已经不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的单向过程,而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一个好问题能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初中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不用说,没有思考,数学是学不好的,更不用说今天的考试方式更注重实践和灵活性,如果学生不想思考,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不仅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还能通过考试的方式体现出来。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问题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来研究。我们不仅要考虑提问的知识点、技能或者方法,还要考虑到提问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问题。
  启发性原则:提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思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到答案。
  适度性原则:提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间和节奏,控制提问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问题的数量,这是科学合理的,也是符合教学实际的。
  有序性原则:提问问题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年龄、认知和心理状态为基础来掌握。
  全面性性原则:是指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尊重的缺乏
  一些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虽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但他们往往会出现打断学生回答的情况,或者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预想的答案时,会打断学生的表达,并加入个人的评论,影响到学生自我的真实想法。这种做法确实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期以来这种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作为一名教师,也需要耐心的倾听,在学生回答完成以后,再考虑怎么给予其评价并对其进行鼓励,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纠正错误,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去独立思考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问,还要听,要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否者提问就会失去其中的意义。
  (二)问题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如果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在备课以及准备提问问题的时候并不能准确的把握问题。这个问题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如果提问的问题掌握不好,无论老师问的太容易还是太难,都不会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效果。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学校的教师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师设置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甚至有些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提问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相反,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对提问失去兴趣。为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总结和反思,在问题提问的难易程度方面给予重视。
  (三)初中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参与提问的积极性低
  事实上不仅仅是初中数学,语文、英语和其他科目也是如此。这些课程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影响不像小学那样的明显。这是因为在进入初中后,学生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变得比以前更强了。不再积极的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不想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相反在课堂上如果问题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还会让自己感觉到尴尬,从而产生心理负担。因为大多数初中生的心理方面都存在不成熟的问题,在课堂上让他们受挫,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对学习感到厌倦。因此,以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并不受初中生的欢迎。因此,当课堂提问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数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四)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引导性
  许多教师在课前设置课堂提问,他们的问题比较空洞,缺乏对重点问题的关注和对初中生的指导。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问不突出,课堂上的提问的问题不符合逻辑。例如,在相关知识点的公式推导方面,许多教师直接选择给出答案,而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来提问,以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其中,让学生总结出规律,这样的问题并不总是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计算时,有些教师经常问:结果是什么?结果正确吗?他们都没有注重提问本身的意义,也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长时间下去,学生的思维模式很容易腐朽,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掌握,从而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要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提问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中,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学习好的学生这一现象,建议教师问对象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分为优等生、中等学生和后进的学生。对于优等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发散思维更加活跃,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也更好,教师可以在提问的环节提出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例如,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根据记忆知识点的目的来设置一些问题,使这些学生能够巩固其核心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传统的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到,对学生有一定的威慑力,使所有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初中数学侧重于让学生牢记纯知识点的效果并不明显,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课堂提问的方式不能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那么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教师提问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问题,然后向老师介绍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向老师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课堂主宰的好处,解除老师心中的恐惧,让学生满足自己的小自尊,让学生感到提问问题的乐趣,让学生愿意接受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把课堂问题变成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而不是老师很强大,学生很弱小的位置。无论是要求学生提问还是老师进行提问,使学生都应该感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威胁。
  (三)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提问
  课堂时间是有限制的,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掌握教材中重要的概念,有效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抓住教学材料中的分歧点提出问题,拓展新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课堂提问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的。只有通过恰当的提问,才能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堂上问“是或不是”之类的问题,少用一些短语,包括类似的简单重复的回答。课堂上热烈的气氛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反响来体现的,如果只是一方的投入,而不是整体参与的话,这只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出现误读,同时课堂提问也是无效的。
  参考文献:
  [1]朱菊香. 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 。
  [2]李渭灿. 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要求及维度[J]. 现代教育科学。
  [3]华兵. 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4]立丽. 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J].
  • 【发布时间】2018/7/12 17:25:05
  • 【点击频次】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