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思路探索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优化;学习积极性;
【正文】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时期,而小学体育同样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锻炼目标,也遏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对于新时期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弊端。因此,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以体育学科的特点为实践基础组织教学
1.1 做好常规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规项目是其中的重要基础。首先,教师必须确保运动器械的安全性和全面性。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在纪律、着装、精神面貌等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帮助同学更加轻松的完成课堂目标,并为长远的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运动基础。
1.2 加强各阶段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大致分为几个重要阶段:⑴在体育课之前,教师应该安排体育委员组织同学提前布置好体育器械,为上课的训练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在上课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影响教学进度;⑵体育课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刚从封闭的教室中来到操场,精神得到一种释放。所以,教师应该组织一些准备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避免他们在剧烈的运动中受伤,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理论课堂转移的体育教学当中,稳住学生的兴奋情绪,方便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使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真正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1.3 备课灵活,课堂任务具有创新性
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能是主要内容,因此,在课堂任务中会存在一定量的长跑项目。而传统的长跑练习中,学生只是一味的在操场上跑步,缺乏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厌倦,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然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跑步认为。例如,可以在体育课堂上举办一场“趣味田径锦标赛”,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师让同学们自由分组,以篮球架、足球门等大型运动器械为标志。进行折返跑和接力跑,并采取的真实比赛的形式,选出八强、四强等,并进行半决赛以及决赛的角逐。使学生们可以真正融入到比赛中来,增加田径项目的学习趣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们在感到快乐的同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
2.1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竞争,展现自己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朝气蓬勃,十分喜欢通过相互竞争,来体现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布置一些灵活多变,运动量适量的课堂任务。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避免产生逆反的心理。然而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宜布置运动量过大的学习任务,否则会导致学生受到运动过量的身体伤害。另外,运动量过大,运动难度较强容易打消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更有甚者会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心理阴影。
2.2 儿童有较强的英雄主义
处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于英雄非常崇拜,从而使英雄变成了他们的学习榜样。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某一项目的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比赛视频,利用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完美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将其作为榜样学习。另外,也可以通过介绍运动员为国家争得的荣誉,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英雄思想,树立一种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进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2.3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很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的前面部分进行一些理论的教学,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课堂的后半程则应该通过一些趣味的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并且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4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在布置课堂任务时不仅需要注意其中的趣味性,也应该添加一些新奇的元素,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加人到学习中,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因为喜爱,所以学习。而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从而不断保持着全身心投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小结
小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小学体育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未来体育锻炼的基础。为了加强体育课堂的培养效果,我们应该放弃传统的死板教学,对新课改的体育教学进行进一步优化。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还应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加强对自主创新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红艳.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商情,2012,12(45):72-73.
[2]叶振.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6):115-116.
[3]邓小井.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13(2):44-45.
1、以体育学科的特点为实践基础组织教学
1.1 做好常规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规项目是其中的重要基础。首先,教师必须确保运动器械的安全性和全面性。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在纪律、着装、精神面貌等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帮助同学更加轻松的完成课堂目标,并为长远的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运动基础。
1.2 加强各阶段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大致分为几个重要阶段:⑴在体育课之前,教师应该安排体育委员组织同学提前布置好体育器械,为上课的训练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在上课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影响教学进度;⑵体育课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刚从封闭的教室中来到操场,精神得到一种释放。所以,教师应该组织一些准备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避免他们在剧烈的运动中受伤,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理论课堂转移的体育教学当中,稳住学生的兴奋情绪,方便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使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真正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1.3 备课灵活,课堂任务具有创新性
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能是主要内容,因此,在课堂任务中会存在一定量的长跑项目。而传统的长跑练习中,学生只是一味的在操场上跑步,缺乏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厌倦,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然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跑步认为。例如,可以在体育课堂上举办一场“趣味田径锦标赛”,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师让同学们自由分组,以篮球架、足球门等大型运动器械为标志。进行折返跑和接力跑,并采取的真实比赛的形式,选出八强、四强等,并进行半决赛以及决赛的角逐。使学生们可以真正融入到比赛中来,增加田径项目的学习趣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们在感到快乐的同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
2.1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竞争,展现自己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朝气蓬勃,十分喜欢通过相互竞争,来体现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布置一些灵活多变,运动量适量的课堂任务。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避免产生逆反的心理。然而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宜布置运动量过大的学习任务,否则会导致学生受到运动过量的身体伤害。另外,运动量过大,运动难度较强容易打消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更有甚者会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心理阴影。
2.2 儿童有较强的英雄主义
处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于英雄非常崇拜,从而使英雄变成了他们的学习榜样。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某一项目的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比赛视频,利用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完美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将其作为榜样学习。另外,也可以通过介绍运动员为国家争得的荣誉,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英雄思想,树立一种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进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2.3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很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的前面部分进行一些理论的教学,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课堂的后半程则应该通过一些趣味的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并且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4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在布置课堂任务时不仅需要注意其中的趣味性,也应该添加一些新奇的元素,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加人到学习中,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因为喜爱,所以学习。而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从而不断保持着全身心投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小结
小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小学体育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未来体育锻炼的基础。为了加强体育课堂的培养效果,我们应该放弃传统的死板教学,对新课改的体育教学进行进一步优化。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还应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加强对自主创新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红艳.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商情,2012,12(45):72-73.
[2]叶振.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6):115-116.
[3]邓小井.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13(2):44-45.
- 【发布时间】2018/7/12 17:26:10
- 【点击频次】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