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磨刀不误砍柴工” ——指导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

 

【作者】 程世香

【机构】 四川省筠连县双腾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改专家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众所周知,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呢?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掌握技能和方法远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之后,自主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这句话放在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可以说:有效的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诚然,预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不是对知识的剖析,而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不断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认真预习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教学步伐,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的方法
  (一)、多开展学生有效预习习惯的交流和讨论
  1.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课前预习,避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书称为“资料展示厅”照抄课本。
  2.从学生思想入手,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可在班级中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习好处的大讨论。要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进行预习经验交流,评选“预习小明星”。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让他们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预习产生兴趣。
  3.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提高有效预习的效果。要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平时,我安排了下午的自主阅读课再让出十分钟,让学生整理他们对新课文的疑问、困惑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借助工具书等自行解决问题。
  4.探索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教师优化预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采取各种预习形式。要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自己设计预习作业,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业与同学交换进行预习工作,完成同学设计的预习作业。这对于预习作业的设计者和完成者都是一个促进,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也可以同学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合作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
  5.预习评价。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时间久了学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有检查、有评价。我们可以构想一系列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预习的检查
  有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行,那也是徒劳,所以必须落到实处。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那么检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平时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中重视预习的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也不知道,学生已经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也不检查,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老师可以利用早读课之前的一段时间,亲自到教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当场宣布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对于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学大力表扬,对于作业完成不完整的同学进行指导,对于不认真预习甚至不预习的同学进行批评并要求补学。
  总之,预习习惯的培养重要的是学习策略的有效指导,探究活动的亲历亲为,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预习习惯,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这些就给平时比较繁忙的教师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实践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是很理想,例如,学生带着预习时遇到的难题探讨或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合作预习的参与面还不广泛,个别学生预习不够主动,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预习中收获较小等等。
  • 【发布时间】2018/7/12 17:29:08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