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论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刘 杰

【机构】 四川省西充中学

【摘要】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辩证讨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在理性精神的确立中提升法治意识,做一名正直懂法的公民。

【关键词】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正文】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它既包括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情感态度,又包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实践能力,简言之就是政治课堂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而教师要解决的关键则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方向,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导学生从更高的层面关注社会和人生,让学生在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修养和心理素质。 
  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高中生的心理已趋于成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而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政治认同要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形态,从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在教学《我国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可以用视频短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佐以《十八大以来辉煌成就展》,则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进一步验证历史选择的正确性,使学生在不断体验与感受中形成了政治认同,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的理解,从而明白“四个自信”的底气。
  二、采用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应该尽量采用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理性思维、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创设活动情境的形式有:辩论赛、小品、角色模拟等。 
  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正反两方辩论“中国公司能否山寨韩国手游”,道理越辩越明,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加强监管力度的行动;在讲《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管理”时,通过模拟村委会选举等形式,让学生扮演村民、村民代表和村委会主任等角色,了解我国农村民主管理的程序,深刻认识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当然,设计的体验式活动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第一,要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不搞形式主义;第二,要具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开放性。 
  三、整合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以培育公民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实施高中政治课程,宜采取“综合性”教学,即引导学生整合相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知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可以从《生活与哲学》的视角,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阐述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从《政治生活》的视角,分析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可以从《经济生活》的视角,分析民族间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会妨碍民族团结;可以从《文化生活》的视角,分析在不同民族间因人口流动而带来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差异,在就业、社交、居住、教育等方面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也会妨碍民族团结。 
  四、开展社会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 
  政治课要想提高实效,必须向课外延伸,开展必要的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等。社会活动时间可以是节假日时间,也可以是上课时间(可考虑在下午安排连堂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共问题的改进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服务公共事务以理解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和长期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如参加农业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在情景中受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针对许多居民的浪费行为,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餐桌上的浪费”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酒店实地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随机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统计有较多剩菜的比率和打包剩菜的比率。各学习小组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餐桌上的浪费非常严重,认识到个人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活动中去。
  五、结语
  当然,教师要找到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社会活动主题。 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笔者坚信,通过国家多项配套改革和教师们的长期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将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总之,课堂是我们奋斗的主战场,打赢这场战斗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同时,只有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只有不断的实现创新,才可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保证课程改革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章雅仙,《浅谈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策略》,吉林教育,2009年16期
  [2]李风喜,《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新课程,2009年,06期
  • 【发布时间】2018/7/30 17:55:26
  • 【点击频次】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