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正文】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彻底取代“考试至上”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成为二十一世纪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而随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大环境中的落地,和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实际相碰撞,催生出一系列的科学性、实用性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有的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各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有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偏中性,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科目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所以也就给各学科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地教学要求,一方面要结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吃透每一种教学模式,包含其主旨思想,教学方向,教学目的等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己所教授学科的知识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特点,综合性的进行教学模式的考量,选择其中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并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契合班级教学实际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良,尤其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氛围的契合度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知识输出与吸收的比例。
数学是一门以研究数字、图形、信息变换等知识为主的学科,在知识设置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不仅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学生学习来说也设置了相对更高的障碍,所以从小学阶段起,数学基本是各阶段学生公认的学习拦路虎,往往付出的精力最多,学习效果却不成正比,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造成班级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而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本身的培养,尤其是倡导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避免管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的状况出现,而是实现班级整体学生的共同进步。那么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结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找到最为适合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小学生实现“课下减负”。以下,我就将结合我所教授的小学数学科目谈谈新时期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攀升。
一、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在学习方面不仅固有能力还未达到巅峰状态,在思维方面广度和深度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展开。所以小学阶段,类似于数学这一类专业性的学科,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教师占据课堂的主控地位,通过合适的例题,结合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学习。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势必要利用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启发学生思维,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
首先,在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通过教师为引线主动性的引导学生一步步跟上教师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是简单的数字运算都容易造成思维“打结”,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耐性和恒心,一点点引导学生思维跟着教师争取的方向前进,例如在讲解例题过程中,在思维的多个节点抛出问题并和学生一起回答,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将注意力继续集中到讲课内容上,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无意识的实现思维的主动性运转,进而为学科思维的启蒙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例如,我在讲解例题过程中除了抛出一些基础性的节点问题,还要结合教学重点设置几个课堂问答,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挑几个难易结合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可以是点名提问,也可以是让学生抢答。在此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下,一方面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会通过问题催动学生大脑主动运转,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步养成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讲、边思考的好习惯。
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解决型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对不同类型问题一道道寻找答案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给学生主动探索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于解决办法的印象,并从“自力更生”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首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关探究的内容。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有限,思维拓展有限,自我控制能力更为有限。所以没有趣味性、难度大的探究内容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反而会催生学生的懒惰心理。所以在选择探究问题方面,我们要做好度的把控,结合教学大纲中所列的知识点、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找到合适难度的探究方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受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额外注意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尤其是小组内部之间,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方面实现互补,从而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互帮互助,通力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力。
三、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我们也要顺应天性,采取“动态”的教学模式。
首先,对于情景式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场景演绎,尤其是关系到应用题的教学时,如追及问题、买卖问题等,都可以在课堂上化作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更有趣,学习印象也更为深刻。
其次,对于情景式教学,我们还可以从教与学的位置入手,实现“教学颠倒”。例如找到难度适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上讲台讲解,教师在台下当听众,这种教与学的情景互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还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印象,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我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所筛选出的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希望以上教学经验的分享对其他教师教学模式选择和创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悦.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04):13-15+26.
[2]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3]彭国庆,黎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123-125.
[4]索桂芳,薛彦华,赵明录,高翠任,王帅.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128-132.
[5]索桂芳,高翠任.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3):112-116.
数学是一门以研究数字、图形、信息变换等知识为主的学科,在知识设置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不仅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学生学习来说也设置了相对更高的障碍,所以从小学阶段起,数学基本是各阶段学生公认的学习拦路虎,往往付出的精力最多,学习效果却不成正比,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造成班级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而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本身的培养,尤其是倡导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避免管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的状况出现,而是实现班级整体学生的共同进步。那么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结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找到最为适合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小学生实现“课下减负”。以下,我就将结合我所教授的小学数学科目谈谈新时期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攀升。
一、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在学习方面不仅固有能力还未达到巅峰状态,在思维方面广度和深度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展开。所以小学阶段,类似于数学这一类专业性的学科,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教师占据课堂的主控地位,通过合适的例题,结合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学习。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势必要利用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启发学生思维,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
首先,在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通过教师为引线主动性的引导学生一步步跟上教师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是简单的数字运算都容易造成思维“打结”,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耐性和恒心,一点点引导学生思维跟着教师争取的方向前进,例如在讲解例题过程中,在思维的多个节点抛出问题并和学生一起回答,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将注意力继续集中到讲课内容上,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无意识的实现思维的主动性运转,进而为学科思维的启蒙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例如,我在讲解例题过程中除了抛出一些基础性的节点问题,还要结合教学重点设置几个课堂问答,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挑几个难易结合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可以是点名提问,也可以是让学生抢答。在此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下,一方面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会通过问题催动学生大脑主动运转,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步养成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讲、边思考的好习惯。
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解决型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对不同类型问题一道道寻找答案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给学生主动探索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于解决办法的印象,并从“自力更生”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首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关探究的内容。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有限,思维拓展有限,自我控制能力更为有限。所以没有趣味性、难度大的探究内容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反而会催生学生的懒惰心理。所以在选择探究问题方面,我们要做好度的把控,结合教学大纲中所列的知识点、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找到合适难度的探究方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受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额外注意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尤其是小组内部之间,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方面实现互补,从而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互帮互助,通力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力。
三、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我们也要顺应天性,采取“动态”的教学模式。
首先,对于情景式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场景演绎,尤其是关系到应用题的教学时,如追及问题、买卖问题等,都可以在课堂上化作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更有趣,学习印象也更为深刻。
其次,对于情景式教学,我们还可以从教与学的位置入手,实现“教学颠倒”。例如找到难度适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上讲台讲解,教师在台下当听众,这种教与学的情景互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还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印象,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我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所筛选出的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希望以上教学经验的分享对其他教师教学模式选择和创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悦.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04):13-15+26.
[2]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3]彭国庆,黎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123-125.
[4]索桂芳,薛彦华,赵明录,高翠任,王帅.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128-132.
[5]索桂芳,高翠任.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3):112-116.
- 【发布时间】2018/7/30 17:57:34
- 【点击频次】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