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试论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作者】 朱红梅

【机构】 四川省西充中学

【摘要】 初中化学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属于启蒙学科,也是日后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化学涉及到医药、教研等各个方面,对初中生的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初中化学课上构建出高效课堂,是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方向。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试图对教学效率以及质量进行强化。

【关键词】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正文】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益高、课堂生成效能高的课堂。建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唯有建构了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蒸蒸日上。初中化学是一门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探究方法的课程。建构高效课堂是提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
  一、凭借微课指引,提升预习实效
  现阶段,正处于教育信息化时代,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之所以称之为微课,是因为它通常只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用时大致有10分钟左右。在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构过程中,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佳。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呢?微课在指导学生预习方面可以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潜心制作旨在指引学生预习的微课。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想让学生通过预习学会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然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自主去预习,学生存在许多困难。于是,笔者制作了一节微课,让学生利用微课去预习。借助微课,学生学会了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进步非常迅速,由于图文并茂,使用简单便捷,所以在教学中受到诸多教师的追捧。这种局面下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教学改革方面研究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相关的信息技术,可以让各类资料得到充分展示,在使用中给教师以及学生带来诸多的便利,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而多媒体不断进步,教和学还会进一步拉近距离,板书与多媒体各自有着优势,可以结合起来,营造出以往无法达到的课堂效果。初中化学课上很多内容单纯依靠文字描述以及是无法充分展示的,而多媒体可以让初中生产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降低初中生的学习难度,更是可以让初中生对化学学习保持着不错的兴趣。
  (一)多种感官刺激,集中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对知识的展示更加精彩灵活,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初中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同时可以加强初中生在细节上的学习。例如一些初中生在化学知识的解题中非常容易将一些字写错,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容易错的字在白板上放大展示出来,强化学习的效果,同时可以将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多媒体的詉可以引发初中生的思考,例如“是什么物质导致了紫色石蕊溶液会变色呢?”教师可以用白板,在备课的阶段可以将一些初中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添加上蒙层,这样在正式授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橡皮工具将学生猜测的内容擦除蒙层,这样就能将正确的答案显示出来,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过程显示出来,不仅可以强化师生互动的效果,更是可以让初中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发展
  很多时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用到演示实验,但是演示实验有一项非常关键的缺陷,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演示实验中后排的初中生是无法清除观察到操作和现象的。因此往往后排的初中生对实验的兴趣并不高。学习热情也是并不充足。这种情况下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实验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在白板上进行演示实验的播放,可以照顾到全班的初中生。现阶段对多媒体的操作以及控制是非常便捷的,教师除了播放现成的视频外,也可以在操作实验的时候,用手机的镜头对准实验平台,然后将手机与多媒体了解起来,也就是手机屏幕的同步。这样初中生就能在多媒体上看到教师的现场操作,这样的方式更加灵活,也是保证了演示实验的真正效果。
  三、挖掘和创新课本实验
  实验对化学学科的关键性是毋庸置疑的,不仅可以让初中生真正直观体验到化学现象,更是可以对化学原理进行深入思考,强化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保证演示实验的课堂比例。让初中生进行足够的验证性以及探究性的实验。现阶段来说,教师需要对演示实验以及分组实验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并选择是适当的内容让初中生在上课时或者是课后完成这些实验操作,借助实验调动起初中生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例如二氧化碳性质方面的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进行演示实验以及分组实验,主要还是上文中提到的“是什么物质导致了紫色石蕊溶液会变色呢?”这样的一个探究主体,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对二氧化碳进行支取,并让气体通过洗气瓶,然后对二氧化碳导入到U型管中,左侧是干燥的试纸,右侧是用水湿润过的试纸,让初中生亲眼观看到这一变化,实验完成后初中生就能从中得到正确的结论。而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就是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以市场上十分常见的碳酸饮料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初中生会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对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
  四、善于编制化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媒介,在初中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学案,让初中生全面学习化学并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导学案中有明确的编制目的与细化的内容,是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可以与课件相互配合。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总结学习中的难点,并通过习题练习实现自我反馈。初三学生的作业量非常大,教师在选择习题的时候需要注重针对性以及典型性。
  结论:
  总之,初中化学课的课堂开展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初中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现实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教学技术,保证实验教学的价值发挥,将课堂真正交给初中生,让初中生主体性得到发挥,并强化初中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初中生各方面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东梅.初中化学复习式微课助学的教学案例——以“氢氧化钠变质”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4-15.
  [2]刘庆丰.数字实验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9-21.
  • 【发布时间】2018/7/30 18:00:16
  • 【点击频次】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