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生命教育;渗透;
【正文】生命作为的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制高点,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以学校教育作为出发点,将课堂作为生命教育的主场地,但因受我国教育体制的限制,学校、家长片面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王雪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指出学校生命教育应该是向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教授生命发展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对自己形成一定的认识,珍惜、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开展的主要渠道,在其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一)高中是生命教育渗透的关键时期
高中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5到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身体机能也愈渐成熟,但因学习压力大、父母、家庭、社会生命关怀缺失等因素导致了其思想认识方面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控能力差、叛逆心强等情况,进而使得青少年漠视生命、自杀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急需对其进行生命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是高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必修科目,对学生正确道德观、爱国观时应充分借助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中所包括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其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体验生命的意义所在,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树立起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树立起责任意识[1]。这不单单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性质、任务,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谱写生命乐章
要确保能奏响生命之歌,其前提需要有一个优质的乐章。而要确保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有效渗透,需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育就教材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充分进行挖掘[2]。比如在“生活与消费”一单元中,讲述了有关金钱观、消费观的知识,教师在开展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攀比买名牌衣服鞋帽、浪费粮食等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借助正确的方法、正确的途径来勤劳致富,自觉抵制非法渠道,并学会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资源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再如在“企业与劳动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本地一些劳动者权利受侵犯的一些实例出发,向学生列举严重威胁劳动者生命安全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产生对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黑心企业予以批评、指责,就在恶劣环境中求生存的劳动者们予以赞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中,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就那些对危害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销售人员等予以自觉抵制,从呼吁家人朋友,到社会、企业都应加大对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遵诚守信,谱写生命的乐章。
(二)幸福化教学,强化生命教育享受度
乌申斯基(俄国著名的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收获幸福,不能够以任何与其没有关系的利益而牺牲掉学生的这种幸福,这一点是自然是颠扑不破。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内容多较为抽象枯燥,如果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势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目的无法实现。而教育的本质是要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的正常发展,该阶段的教育不仅只着重学生智力层面、生理层面的发展,还应加大对精神层面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的重视[3]。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感到幸福,确保教师、学生都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获得幸福。教师教学时,应避免照本宣科,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的真善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抽象的道理,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享受美,体验幸福,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创造性地生活,崇尚生命里、社会中的真善美,凭借自身创造的力量幸福地生活。而这就要求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让学生自由成长,自主宽容的政治教育环境,避免一贯地目标设定、分数攀比等,以幸福化的教学,来强化对学生生命教育地享受度。
(三)引导主体体验,渗透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强烈的表现意识,渴望展现自身的才华、能力,对各种实践活动兴趣十足。对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充分发挥智慧,通过有创意、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充分调动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到体验生命体验活动,并进行总结,进而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4]。此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借助情境教学与活动教学、研究性与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之中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去反思,进而逐渐达到生命意义的把握与追求。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甚至各种不同的情境,注意情境的设置不要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进行,选择由学生通过现场模拟演示方式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消费观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与观看的学生真切感受到各种消费观念的差异所在,有效将学生的关注度与兴趣给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在其中产生感悟,进而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
三、结语
生命作为教育开展的前提,也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予以更多地关注在日常教学渗入生命教育,为学生构建起生命化的高中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素养,全面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单海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策略[J].教师,2017(25):31.
[2]何大荣.高中政治哲学课中生命教育之开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57.
[3]李新播. 构建生命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郭爱萍.加强生命化教育,构建高中政治智慧型课堂[J].考试周刊,2017(09):116.
一、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一)高中是生命教育渗透的关键时期
高中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5到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身体机能也愈渐成熟,但因学习压力大、父母、家庭、社会生命关怀缺失等因素导致了其思想认识方面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控能力差、叛逆心强等情况,进而使得青少年漠视生命、自杀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急需对其进行生命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是高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必修科目,对学生正确道德观、爱国观时应充分借助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中所包括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其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体验生命的意义所在,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树立起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树立起责任意识[1]。这不单单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性质、任务,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谱写生命乐章
要确保能奏响生命之歌,其前提需要有一个优质的乐章。而要确保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有效渗透,需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育就教材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充分进行挖掘[2]。比如在“生活与消费”一单元中,讲述了有关金钱观、消费观的知识,教师在开展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攀比买名牌衣服鞋帽、浪费粮食等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借助正确的方法、正确的途径来勤劳致富,自觉抵制非法渠道,并学会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资源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再如在“企业与劳动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本地一些劳动者权利受侵犯的一些实例出发,向学生列举严重威胁劳动者生命安全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产生对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黑心企业予以批评、指责,就在恶劣环境中求生存的劳动者们予以赞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中,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就那些对危害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销售人员等予以自觉抵制,从呼吁家人朋友,到社会、企业都应加大对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遵诚守信,谱写生命的乐章。
(二)幸福化教学,强化生命教育享受度
乌申斯基(俄国著名的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收获幸福,不能够以任何与其没有关系的利益而牺牲掉学生的这种幸福,这一点是自然是颠扑不破。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内容多较为抽象枯燥,如果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势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目的无法实现。而教育的本质是要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的正常发展,该阶段的教育不仅只着重学生智力层面、生理层面的发展,还应加大对精神层面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的重视[3]。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感到幸福,确保教师、学生都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获得幸福。教师教学时,应避免照本宣科,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的真善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抽象的道理,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享受美,体验幸福,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创造性地生活,崇尚生命里、社会中的真善美,凭借自身创造的力量幸福地生活。而这就要求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让学生自由成长,自主宽容的政治教育环境,避免一贯地目标设定、分数攀比等,以幸福化的教学,来强化对学生生命教育地享受度。
(三)引导主体体验,渗透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强烈的表现意识,渴望展现自身的才华、能力,对各种实践活动兴趣十足。对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充分发挥智慧,通过有创意、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充分调动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到体验生命体验活动,并进行总结,进而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4]。此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借助情境教学与活动教学、研究性与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之中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去反思,进而逐渐达到生命意义的把握与追求。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甚至各种不同的情境,注意情境的设置不要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进行,选择由学生通过现场模拟演示方式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消费观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与观看的学生真切感受到各种消费观念的差异所在,有效将学生的关注度与兴趣给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在其中产生感悟,进而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
三、结语
生命作为教育开展的前提,也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予以更多地关注在日常教学渗入生命教育,为学生构建起生命化的高中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素养,全面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单海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策略[J].教师,2017(25):31.
[2]何大荣.高中政治哲学课中生命教育之开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57.
[3]李新播. 构建生命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郭爱萍.加强生命化教育,构建高中政治智慧型课堂[J].考试周刊,2017(09):116.
- 【发布时间】2018/7/30 18:05:45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