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策略;
【正文】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钥匙。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我们应把此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并运用多种策略加以落实,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长期以来,由于识字量大、过程枯燥,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如何让学生爱上识字,能主动识字,而且能收到好的效果?就成为我们小学语文低段老师的重要探究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实践,谈变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学生识字兴趣培养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曾经识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太过于简单,单一,导致教学过程机械化、枯燥乏味。这样对于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实践中,我常常把游戏寓于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如:摘水果、猜字谜、风车转转、找朋友、我来指你来猜……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针对汉字特点进行教学
我们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取“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来增强识字趣味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采取这样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把我们中国的文字特点作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这种识字教学的三步法彻底改变了过去孤立识字的弊端,但是由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造成了很多片面性。如:由于字形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三课时,导致了一、二课时学习结束后,学生无法做一些巩固性的书面练习,而在第三课时结束后,学生需练习巩固的作业又太多,使字形巩固的时间相对较少,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掌握不好的结果。因此,要真正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必须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落实好每一步,让过程更有效。
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处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学科。有很多人都认为只有阅读教学才是沃土,其实,连识字过程也是学生想象力生成的绝佳位置。只不过,在教学生字时,需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字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巧记生字。例如,在执教某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为让学生区分开“漂、飘”二字,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不同而形有别的特点进行比较,首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与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与水有关,指漂在水里,这样不但有利于记清形,还使学生初步掌握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在学“休”字时,我班中有不少孩子把“休”,写成了“体”,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木”字,问他们怎样读。孩子们准确地读了出来,接着我把“木”变成了“休”字,让学生发挥想象,编一句话记住它。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识字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学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意,又能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
识字时机处处有,不只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更好地识字,识更多的字,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汉字的构造规律去识字,同时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如字典去识字。我们知道,现在字典和网络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字典更方便,那里面知识丰富同,有我们永远都学不完的知识。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从中发现无穷的规律。这不仅能提升你的观察力,还能给你带来无尽的知识和乐趣。比如,“曾”我们都知道这个字独读“zeng”和“ceng”,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平舌和后鼻音,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形近字:增、赠、憎、甑、缯、蹭、噌,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遇见较多的字,只要你去翻阅字典,你就会发现,只要带“曾”的字,它都是平舌加后鼻音。又如“令”,只要是带“令”的字都为后鼻音,但是你得注意了,这里面有例外,你找找就会发现除了“邻”“拎”这两字是前鼻音,其他都读后鼻音。
当然,识字还有很多方法,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但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具有崭新的学生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只有这样,我们低段的识字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为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殿堂铺平好道路。
参考文献:
[1]郭艳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探究[J].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2]郭倩倩,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提升的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2015年。
[3]杨茂,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2016年。
一、加强学生识字兴趣培养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曾经识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太过于简单,单一,导致教学过程机械化、枯燥乏味。这样对于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实践中,我常常把游戏寓于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如:摘水果、猜字谜、风车转转、找朋友、我来指你来猜……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针对汉字特点进行教学
我们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取“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来增强识字趣味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采取这样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把我们中国的文字特点作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这种识字教学的三步法彻底改变了过去孤立识字的弊端,但是由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造成了很多片面性。如:由于字形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三课时,导致了一、二课时学习结束后,学生无法做一些巩固性的书面练习,而在第三课时结束后,学生需练习巩固的作业又太多,使字形巩固的时间相对较少,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掌握不好的结果。因此,要真正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必须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落实好每一步,让过程更有效。
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处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学科。有很多人都认为只有阅读教学才是沃土,其实,连识字过程也是学生想象力生成的绝佳位置。只不过,在教学生字时,需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字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巧记生字。例如,在执教某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为让学生区分开“漂、飘”二字,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不同而形有别的特点进行比较,首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与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与水有关,指漂在水里,这样不但有利于记清形,还使学生初步掌握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在学“休”字时,我班中有不少孩子把“休”,写成了“体”,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木”字,问他们怎样读。孩子们准确地读了出来,接着我把“木”变成了“休”字,让学生发挥想象,编一句话记住它。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识字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学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意,又能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
识字时机处处有,不只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更好地识字,识更多的字,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汉字的构造规律去识字,同时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如字典去识字。我们知道,现在字典和网络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字典更方便,那里面知识丰富同,有我们永远都学不完的知识。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从中发现无穷的规律。这不仅能提升你的观察力,还能给你带来无尽的知识和乐趣。比如,“曾”我们都知道这个字独读“zeng”和“ceng”,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平舌和后鼻音,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形近字:增、赠、憎、甑、缯、蹭、噌,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遇见较多的字,只要你去翻阅字典,你就会发现,只要带“曾”的字,它都是平舌加后鼻音。又如“令”,只要是带“令”的字都为后鼻音,但是你得注意了,这里面有例外,你找找就会发现除了“邻”“拎”这两字是前鼻音,其他都读后鼻音。
当然,识字还有很多方法,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但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具有崭新的学生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只有这样,我们低段的识字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为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殿堂铺平好道路。
参考文献:
[1]郭艳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探究[J].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2]郭倩倩,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提升的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2015年。
[3]杨茂,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7/30 18:09:35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