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中学生短跑教学效果的探讨

 

【作者】 秦华胜

【机构】 四川省西充中学

【摘要】 短跑是体能类速度力量项目,其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有大量氧债。为搞好初中生短跑教学,通过向学生讲解技术,掌握练习特点,合理安排负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放松和整理活动与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 短跑;教学效果;初中生;
【正文】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短跑在中学体育教学却是一个难点,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如果教法简单,练法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人所教的实验中学2006级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将初中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不同的教学实验。
  (2)统计学方法,通过1个学期教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测的50米成绩的数据进行差异性的检验。
  2、短跑教学采用的方法
  2.1让学生明确短跑练习的意义
  人的一切得为都是有目的的,受动机的支配。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学实验前,通过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共同探讨生路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对其作用,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短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2.2让学生了解短跑练习的特点
   短跑练习以无氧债代谢为主,氧债可达总需的90%以上,同时重复练习法是生路的主要手段,当进行下一次练习时,血压摄氧量不可能恢复到安静状态。ATP、CP等也不可能得到及时恢复。在此情况下进行重复训练,易出现头晕、脚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重力休克”特别是有些学生身体、心理忍耐力不够。当感到困难、辛苦时就难战胜自我。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间歇过程中和练习后应采用合理的放松方法来减轻、消除这种不适现象,以提高练习效果。
  2.3教学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2.3.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
   初中生正生于生长发育的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短跑的练习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当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因人、因时而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2.3.2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
  由于短跑教学内容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持之以恒,从而影响上课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如男生喜欢足球,在教学时可运用足球来带动短跑教学,提高速度,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素质。
  (1)教学时应遵循运动技能的规律
  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技术教学中讲解应深入浅出、示范准确。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摆臂、摆腿、折叠练习。再逐渐过渡到快捷的技术练习。如教学生起跑先教站立式,重点向前移重心。后教蹲踞式起跑,及起跑的逐渐抬体进入途中跑等。
  (2)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加强素质练习
   生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力量较好,但柔韧性较差,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女生力量较差,但柔韧性较好,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性的安排一些相应的内容。如同各种柔韧练习,转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能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韧带,肌肉的伸展性等。
  (3)采用多种形式的跑和改变环境来提高短跑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形式的跑,不断变换跑的形式、环境。把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都适当安排在课中,每次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花样多”、“招式全”,以多样化、新颖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用定距离跑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使学生能按计划掌握跑速、掌握强度;用比赛练习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觉,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提高速度;用追逐跑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竞争性。
  注重放松和整理运动
   放松和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有促使肌肉放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一些轻松的音乐、放松操、慢跑等方法。让学生及时恢复、消除疲劳,90%的学生心率能在课后3-5分钟恢复到课前的初始心率。总之整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实验成绩对比显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相近,实验后两个班的男女成绩差距拉大,实验班的标准差缩小、幅度比对照班小。这一结果说明在实验班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中学生短跑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验前、后50米跑成绩比较






    3.2分析
  3.2.1实验结果可看出,采用多种的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充分完成每一次的任务,从而提高短跑的成绩。
  3.2.2实验结果可看出:根据中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和强度。从生理和心理上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刻苦练习、顽强拼博的精神,提高学生短跑的运动能力。
  3.2.3技术和素质的练习,要针对学生的弱点,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合理搭配。通过采用最新技术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短跑能力,使得学生技术改进,成绩提高快。
  4、结论与建议
  (1)短跑是体能类速度性项目,竞争激烈,从奥运会比赛到国内学校各级比赛备受关注,有较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因而在中学应开展好短跑教学。
  (2)在中学短跑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选用辅助项目和形式多样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
  (3)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教学时应根据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短跑的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向东.全国体育院校函授《田径》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
  [2]张收进.浅谈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中国学校体育.1999.8
  [3]郭六奇,张青坤,李晓霞.中小学田径运动员应注意跑的基本技术.中国学校体育.1999.5
  • 【发布时间】2018/7/30 18:17:51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