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园林工程的生态措施探讨

 

【作者】 王会行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滨河景区青龙河道管理所

【摘要】 基于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理念,从风景园林建设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合理利用城市垃圾,在介绍园林废弃物处理的优势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园林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方法、运行状况和堆肥的市场前景,以期为我国园林绿色废弃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节约型园林;绿化;园林垃圾;基质;应用;
【正文】在构建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城市中的多元因素制约着植物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面对城市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交通的不断骤增的情况下,结合特殊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即满足植物其自身生长条件,同时满足园林造景的需求,使园林景观在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朝着人性化、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
  面临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生态园林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建立与地方气候相适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类创造清洁、舒服、优美、最佳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高度的和谐统一。
  我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水资源推动占全球21% 的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产生总量近4000万t的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还有大量的园林垃圾(主要包括树叶、草屑、树木与灌木剪枝等)。这些城市园林废弃物数量日益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而且还可能引起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而影响城市居民人身健康和生态城市建设。但至今有关园林废弃物处理处置的报道较少,“垃圾是唯一增长的资源”已在越来越严峻的现实中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此转变思维方式,发展垃圾综合利用体系势在必行。
  4、园林工程的生态措施探讨 
  园林绿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任务是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工作环境,建设宜人和谐的生活环境,创造人们娱乐休闲活动场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节约型园林绿化是指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1 严格保护现有园林绿化成果 
  保护现有绿地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前提,实施严格的“绿线”和“绿色图章”管控制度。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体林地、河湖水系、滩地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貌,反对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倾向。在建设中要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大量使用客土,造成土壤浪费的建设行为。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保护原有树木,严格保护大树、尤其是古树名木;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坚决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4..2 加强科学规划设计 
  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增加乔灌木、地被种植量,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对面积过大、功能作用不明显的草坪,要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要改善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道路分车带和行道树池的栽植条件,以增加隔离带上乔木种植的比重,多建林荫道路。要推广立体绿化,利用植物的攀缘缠绕等特性(或设置容器)实施楼体、桥体、墙体绿化,推进破墙透绿,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有条件的地区要推广屋顶绿化。
  4.3 提倡应用乡土植物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包括本地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归化种、驯化种,以及在园林和农、林业中广泛应用的、能在露地正常生长的植物种类等)。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反对片面追求大规格树种和不必要的反季节种树,以及引种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等倾向。要推进乡土树种和适生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培养一批耐旱、耐荫、耐寒、耐污染的植物品种。
  4.4 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 
  立体绿化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的环境景观和生态效益,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增加绿量,还可以对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间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4.5 发展节水型园林 
  在游园、公园等公共绿地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措施进行绿地灌溉;在有条件的地段安装抽水泵,利用排放的污水、雨水来浇灌就近的绿地;有水体的公园,直接抽河、湖水浇灌花木,可节约大量的自来水费用;大力发展集雨性绿地,如下沉式绿地;在有条件的绿地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推广使用中水灌溉绿地,进行绿化灌溉的再生水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4.6 推广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1)利用枝叶粉碎机将花草秸秆、树木修剪物进行粉碎,与落叶、草坪修剪物等进行堆集沤肥制成花木专用肥、土壤改良材料等,既提高城市园林用地的理化性状和肥力,又促进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缓城市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保护城市风貌。
  (2)有的城市把树皮作为树坑铺装材料,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营造了回归自然的园林景观,还达到保湿、保温的效果。 
  (3)结合修剪进行苗木繁殖。应结合生长期修剪、冬季修剪将培育周期短的苗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月季等)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缓解苗源紧缺的问题。
  4.7 采取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 
  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比较单一,化学农药的应用不仅耗费大量的绿化资金,而且严重污染了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应依据科学的预测预报,以化学防治为辅,采用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如濮阳市在行道树国槐和垂柳上释放蛀干害虫的天敌——管氏肿腿蜂,防治效果明显;在广场、游园等绿地设置黑光灯、粘虫板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杀;也可以在树上设置鸟巢,吸引益鸟安家,提高益鸟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 【发布时间】2018/7/30 18:18:14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