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理解;问题;措施;
【正文】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水平影响着中学阅读的学习。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阅读基础,为后来更深层次的阅读学习做好铺垫。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好习惯,让好的阅读习惯伴随每一个学生的一生,熟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对一个人各方面的培养都有帮助。
一、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理解
教育部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任务不仅是教师给学生讲解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担任指导者,教师过多的分析指导不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学要更加开放,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创造力、潜能才能发挥的更好。学生在自我阅读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自由发挥,遨游在阅读的世界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玩耍而不是学习,往往遇到学习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阅读学习的动力。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相信学生有了阅读学习兴趣,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升。
(二)缺少丰富的课堂活动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没得到完全的转化,很多课程还是一如既往的“死板”,教师和学生就像两个世界的人,教师在讲台上扮演着“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少,教师也觉得很累,这样的课堂毫无意义。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的课堂活动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少,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低下。
(三)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
我国学生的升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十分不合理。在教授阅读时,为了提升学生成绩,教师主要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
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各项发展,制定出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就算学生成绩得到了提升,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只会做题的“机器人”,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学生有了阅读学习兴趣就会认真学习,教学水平也会随之上升。面对小学生,教师怎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阅读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书籍来提升自我阅读水平。小学生对故事类的文章显得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从这类文章着手,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多讲解此类文章,或者带学生去图书馆看故事书。学生阅读大量故事书籍后,会发现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很有趣,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也会被激发。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大量的阅读文章,对学生各项品质的塑造很有意义。教师在学生选择的读物上不要有任何限制,选择学生喜欢的读物是让他们坚持阅读的前提。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生思维敏捷,对许多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可以提升阅读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阅读。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应该像传统教学一样“死气沉沉”,应该呈现出学生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班级阅读教学水平。比如每天上课前安排1-2个学生在讲台上阅读一两个小故事或者小短文,学生在上面阅读,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听完后,讲台上的学生会提问让讲台下的学生们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简单的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达到训练学生阅读的目的,每一个学生在上台阅读前都会做好充分思维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起中学生来说更强,教师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学生生来就有差异,每个学生天生具备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同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悉心教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阅读水平,凡事得有一个过程,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可以高一些,在教师的高要求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因材施教,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比如媒体辅助法,举例法等。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几组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变色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它是怎么变色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什么样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跟随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学生要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其次,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精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字、词、句学习改篇文章。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格、道德、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足够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后,成绩也会跟着提升,但是一定要记住,成绩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内容,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3]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4]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5):69-75.
一、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理解
教育部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任务不仅是教师给学生讲解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担任指导者,教师过多的分析指导不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学要更加开放,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创造力、潜能才能发挥的更好。学生在自我阅读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自由发挥,遨游在阅读的世界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玩耍而不是学习,往往遇到学习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阅读学习的动力。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相信学生有了阅读学习兴趣,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升。
(二)缺少丰富的课堂活动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没得到完全的转化,很多课程还是一如既往的“死板”,教师和学生就像两个世界的人,教师在讲台上扮演着“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少,教师也觉得很累,这样的课堂毫无意义。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的课堂活动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少,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低下。
(三)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
我国学生的升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十分不合理。在教授阅读时,为了提升学生成绩,教师主要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
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各项发展,制定出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就算学生成绩得到了提升,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只会做题的“机器人”,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学生有了阅读学习兴趣就会认真学习,教学水平也会随之上升。面对小学生,教师怎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阅读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书籍来提升自我阅读水平。小学生对故事类的文章显得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从这类文章着手,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多讲解此类文章,或者带学生去图书馆看故事书。学生阅读大量故事书籍后,会发现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很有趣,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也会被激发。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大量的阅读文章,对学生各项品质的塑造很有意义。教师在学生选择的读物上不要有任何限制,选择学生喜欢的读物是让他们坚持阅读的前提。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生思维敏捷,对许多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可以提升阅读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阅读。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应该像传统教学一样“死气沉沉”,应该呈现出学生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班级阅读教学水平。比如每天上课前安排1-2个学生在讲台上阅读一两个小故事或者小短文,学生在上面阅读,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听完后,讲台上的学生会提问让讲台下的学生们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简单的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达到训练学生阅读的目的,每一个学生在上台阅读前都会做好充分思维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起中学生来说更强,教师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学生生来就有差异,每个学生天生具备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同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悉心教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阅读水平,凡事得有一个过程,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可以高一些,在教师的高要求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因材施教,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比如媒体辅助法,举例法等。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几组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变色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它是怎么变色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什么样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跟随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学生要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其次,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精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字、词、句学习改篇文章。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格、道德、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足够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后,成绩也会跟着提升,但是一定要记住,成绩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内容,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3]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4]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5):69-75.
- 【发布时间】2018/7/30 18:22:25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