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

 

【作者】 次旺仁增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达那答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有效练习”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同时这种练习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目前我们的数学练习课往往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把练习课变成了习题课,教师上练习课比较盲目和随意,这样降低了练习课的作用,学生对练习课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有效练习、提高效率”这个问题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练习要具有层次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二、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我在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为了加强知识间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高优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优生吃好,设计了一定弹性的开放性练习,让他们踮一踮摘到桃子。。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请你在4、8、9、33、97、100这几个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有的学生说:“4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最小的合数。”有的说:“97与众不同,97是这几个数中唯一的质数,所以它与众不同。还有的说:100与众不同,是唯一的三位数。有的说33与众不同,只有它有质因数11。又有人说9与众不同,因为它有2个质因数3……学生的这些较为巧妙的回答,只有在开放式练习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练习考察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特征的丰富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灵活、敏捷、多变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设计这样的习题让学生去解答,恰恰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练习要具有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四、练习要具有慎密性、逻辑性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有一个对知识的反思过程,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在练习过后的反思,通过练习过后的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逻辑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1、对结论的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对结论进行反思检验的能力,看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这种对答案本身重新审视、评价的过程,学生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比较、抽象,从而有新的发现和领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解题思路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马上进入练习阶段,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其实,知识的得出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反思知识是采取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则更有意义。因为后者能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
  3、对错误结论的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是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纠正措施,给予反思机会。
  首先,结合学生中的普遍错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共同反思.其次,要求学生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督促学生做到有错必究,自觉反思。可以让学生将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在这样找原因,写一写的过程中,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强化认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针对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用功的学生作业出现的错误,则采取“面批”的形式让其当面反思。教师以诲人不倦的态度,面对面地对学生启发点拨知识点,剖析错误的原因,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巩固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办法。
  4、对思想方法的反思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学生解题后让其反思解题过程,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要以新《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要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为根本,,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7/30 18:24:47
  • 【点击频次】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