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寻

 

【作者】 杜婷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礼安镇小学

【摘要】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学中,我们要把兴趣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以实现小学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责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正文】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是其学好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以及以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最基础的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尤其重要。对于6到12岁的小学生来说是处于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终生遗憾。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一、兴趣培养的理论依据
  兴趣是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无论是从教育角度的教育心理学,还是从学习方面来说的学习心理学来说,都对学习兴趣进行了极高的重视。我们知道:小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森斯基教育思想也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二、兴趣培养的基本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一致并协调融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规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丰富和提高阶段知识的趣味性,去引导学生成长。不宜用深难的东西去训练学生,而是在重视基础和提高兴趣方面下功夫,不然的话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数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变得索然无味,数学潜在的美也就吸引不了学生的好奇心了。
  (二)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与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要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轻松和有成效,又具有一定的挑战,让学生明白要取得一定的成果是要付出努力的认识。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进入良性循环正确轨道,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原则。
  三、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以基本原则作为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共同学习、玩耍、交心谈心等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有亲和力,方能贯彻教学意图。
  (一)全体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愉悦,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验成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表扬与鼓励。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面子,也就是所谓的荣誉感,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形成不断保持学习兴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竞争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动”、“好竞争”需求,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但这样的课堂,其教学既要有密度,又要有梯度,才能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让整个课堂始终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比如,让学生做基本练习时,对计算又快又对的前10名同学奖励一个“大拇指”;对有难度的题,“看谁最聪明,最能干”的话语激励学生。使用这些方法,让知识一环套一环,竞争—浪推一浪,使学生在思想上始终保持竞争意识,让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挥。
  (四)丰富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全部在课堂上加以培养,实际上更多的时候可以在课外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当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外加以引导,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多与大自然接触,多看看蓝天,多呼吸新鲜空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正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索[J].学周刊,2015年。
  [2]杨艳敏,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J].成才之路,2012年。
  [3]翁丽娟,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7/30 18:25:06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