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用好随堂小实验的运用

 

【作者】 臧艳梁

【机构】 山东临沂第五中学

【摘要】 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就随堂小实验对促进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等所具有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随堂小实验;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效率;
【正文】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心情轻松愉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性状态,这样就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气氛有利于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相互促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主”结合。那么,如何来创设这样一种互动的课堂氛围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随堂小实验无疑为这种互动式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所谓“随堂小实验”是区别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另一种实验教学类型,它穿插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理论学习之中,又称边学边实验。
  随堂小实验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随”即比较灵活,实验所需器材也较容易得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随手取来就可以进行,要求也较灵活,不一定要像分组实验那样履行“预习——实验——报告”的要求。二是“小”即小型,实验所需时间较短,实验操作较为简便易行,实验过程也不复杂。这些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穿插实验提供了便捷的有利条件,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随堂小实验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将小型的实验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易于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又由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主动性比较强。
  例如:做功可以改变内能中的演示实验就可以改为随堂小实验。具体如下:
  实验器材:每人一根橡皮筋(事先准备)。
  教师指导:用手迅速拉长橡皮筋并迅速使伸长的橡皮筋接触自己的额头。感觉怎样?
  学生动手实验——交流——得出结论:有些热。
  教师指导:用手迅速拉长橡皮筋,紧接着放松并迅速靠在自己的额头上。感觉怎样?
  学生动手实验——交流——得出结论:有些凉。
  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这样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和感受的机会,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将这一抽象的理论理解把握住了。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关键是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指导。在分组实验中,完成一个实验时间较长且每个学生的进度不一,进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共同性问题的指导比较困难。而随堂小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时地穿插启发、引导、讲解和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活动,同时又能迅速地获取学生实验和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地采取相应的纠正和强化措施。
  例如:超重和失重实验。具体如下:
  实验仪器:每组弹簧秤一支,钩码一只。
  问题1:手提弹簧秤(下挂钩码),由静止向上运动,再到静止,弹簧秤的读数如何变化?
  学生实验。
  交流:由静止向上运动阶段,弹簧秤的读数变大,大于钩码重量数。由运动到静止阶段,弹簧秤的读数变小,小于钩码重量数。
  问题2:手提钩码,由静止向下运动,再到静止,弹簧秤的读数如何变化?
  学生实验。
  交流:由静止向下运动阶段,弹簧秤的读数变小,小于钩码重量数。由运动到静止阶段,弹簧秤的读数变大,大于钩码重量数。
  问题3:由以上两组实验,我们能找到物体超重和失重的一些规律。
  物体的超重和失重是不易观察的现象,学生往往把超重和失重与物体运动方向联系在一起并搞错,认为向上运动就出现超重,向下运动就出现失重现象。采用随堂小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以上错误。实验选材简单,易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几个阶段观察,有利于学生突出观察的重点,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各阶段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抽象出超重和失重的本质规律。这里,教师既有对学生操作的指导,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起到了导演的作用,而给学生提供的则是一个展示自己行为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总之,随堂小实验虽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由于它的小型灵活,运用方便,既有利于学生获取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牢固,又给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动、共同进步。因此,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随堂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8/7/30 18:25:50
  • 【点击频次】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