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探寻

 

【作者】 李春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小学

【摘要】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细化过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写作实践,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平台。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然而,现行作文教学面临多项困难,小学生不喜欢,谈文色变,教师不想教,辛苦了却看不到希望。对于这个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的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感受束手无策。在新课改的这几年实践中,我们对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进行了策略探究,找到了一些实践方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着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现在的作文教学,我认为最当紧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他们是作文的主体,如果他们无兴趣,不积极,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去破解学生“谈写畏惧”的写作心理问题,他们高兴地写,想写。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激趣教学,如加强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写作氛围、通过多媒体教学、强化激励评价、开展读书交流,成果展示等多项活动,让学生在作文进步中看到自我成长,从而让他们体验到作文不是难事,慢慢培养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二、引导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作文
  作文不是无病呻吟,现在很多小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相应的生活积累。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与现实生活接触较少,一直都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去进行。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从现行作文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加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中去认识生活,获取素材,为作文写作储备奠定基础。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二)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也是获得素材的良好方法。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从而解决无米之炊的写作难题。
  (三)指导学生描绘生活。作文是源于生活,是生活在纸面上的反映。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生作文要“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真实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四、鼓励学生作文写出“新意”来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相信在新教改理念沐浴下,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就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从而在反复的实践中慢慢提升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美如,关于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1年。
  [2]杭呼格吉乐吐,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的几点思考[J].中外交流,2017年。
  [3]肖文娜,基于能力提升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7/30 18:26:47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