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现在的小学数学,从教材内容到编排设计,都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更加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知识的重难点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基础知识通俗易懂,易于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紧密配合,这是现行教材的一些特点。其合理编排为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讲课提供了许多方便。可以说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点拨,一般学生都可轻松学会。当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得更好,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现就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对于还没有领略到数学的奥秘、神奇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一堆数字、一堆符号,加加减减、乘乘除除还是得出一堆数字。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很难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所以他们在计算中当速度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正确率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以及对应用题分辨不清什么是已知,什么要求的问题时,他们自然会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讨厌学习数学。这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且对老师的数学教学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就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纠正、提高。例如,可以借助算式条、数字卡片、速算本等,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增强他们的信心。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给学生20道计算题,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算对15道,就得到一个小红星,小红星积累到5个或10个可以兑换奖品等。这样一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二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三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举几得,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
二、用多媒体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这就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想办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把教学内容高效率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提高。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就要有新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相结合、动静互补等特点,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他们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专心学习。结合多媒体的学习过程,不但课堂气氛得到了有效的调节,而且学生有了兴趣,教与学的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把更好的教方法、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能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评价性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
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需要大人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也才更加有信心改变习惯,努力学习。实践证明,同一个学生,如果在教学中一直肯定、鼓励他,你会发现他不但反应快,思考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而且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对这个学生持怀疑态度,甚至他偶尔做对了一道超难度的题,老师也不是鼓励,而是一句:“是你做的吗?”这样你会发现,这个学生不但学习越来越没有积极性,上课不发言,下课不做作业,对数学也丧失了起码的兴趣,成绩直线下滑。可见,小学生不太坚定的信心和太过敏感的心理,是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来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小学生爱听到老师表扬、肯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及时、恰当、合理地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提高学生自信,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问,不断进步,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
四、从生活经验入手,情景导入,富于趣味性
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来源于生活。如,在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上完后感触很深,心中有许多的心得体会。上课一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求相遇的行程问题),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演示,不断地让学生体验画图策略存在的价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引导他们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刚开始,整个环节、整个过程虽然我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创造,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但我却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放手放得太快,当我发现问题之后,立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带领他们去分析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备课过程中除了备教材,还应去“备学生”。
五、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数学价值之所在
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缺少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光听老师说。也许,老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摆一摆、做一做,更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产生新的思考,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我在《图形与变换》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观察是如何变换的,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就像某位老师所言:小学数学课堂并不是简单“1+2”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教师只有不断地启迪他们的智慧,完善他们的人格,才能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现实,教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改变,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改变。所有这些改变,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必须学会改变,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更能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不断自育、不断进步。
六、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圆内所有直径都相等的含义,从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东西甚多!作为教师,我们应深挖教材、研读教材、活用教材,掌握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做到一面教、一面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一、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对于还没有领略到数学的奥秘、神奇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一堆数字、一堆符号,加加减减、乘乘除除还是得出一堆数字。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很难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所以他们在计算中当速度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正确率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以及对应用题分辨不清什么是已知,什么要求的问题时,他们自然会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讨厌学习数学。这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且对老师的数学教学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就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纠正、提高。例如,可以借助算式条、数字卡片、速算本等,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增强他们的信心。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给学生20道计算题,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算对15道,就得到一个小红星,小红星积累到5个或10个可以兑换奖品等。这样一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二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三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举几得,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
二、用多媒体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这就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想办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把教学内容高效率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提高。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就要有新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相结合、动静互补等特点,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他们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专心学习。结合多媒体的学习过程,不但课堂气氛得到了有效的调节,而且学生有了兴趣,教与学的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把更好的教方法、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能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评价性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
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需要大人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也才更加有信心改变习惯,努力学习。实践证明,同一个学生,如果在教学中一直肯定、鼓励他,你会发现他不但反应快,思考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而且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对这个学生持怀疑态度,甚至他偶尔做对了一道超难度的题,老师也不是鼓励,而是一句:“是你做的吗?”这样你会发现,这个学生不但学习越来越没有积极性,上课不发言,下课不做作业,对数学也丧失了起码的兴趣,成绩直线下滑。可见,小学生不太坚定的信心和太过敏感的心理,是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来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小学生爱听到老师表扬、肯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及时、恰当、合理地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提高学生自信,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问,不断进步,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
四、从生活经验入手,情景导入,富于趣味性
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来源于生活。如,在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上完后感触很深,心中有许多的心得体会。上课一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求相遇的行程问题),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演示,不断地让学生体验画图策略存在的价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引导他们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刚开始,整个环节、整个过程虽然我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创造,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但我却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放手放得太快,当我发现问题之后,立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带领他们去分析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备课过程中除了备教材,还应去“备学生”。
五、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数学价值之所在
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缺少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光听老师说。也许,老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摆一摆、做一做,更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产生新的思考,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我在《图形与变换》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观察是如何变换的,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就像某位老师所言:小学数学课堂并不是简单“1+2”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教师只有不断地启迪他们的智慧,完善他们的人格,才能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现实,教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改变,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改变。所有这些改变,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必须学会改变,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更能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不断自育、不断进步。
六、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圆内所有直径都相等的含义,从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东西甚多!作为教师,我们应深挖教材、研读教材、活用教材,掌握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做到一面教、一面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 【发布时间】2018/7/30 18:27:35
- 【点击频次】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