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是“写”,更是提高学的素质是关键的环节。然而当前,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下面就以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阐述笔者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儿童的天性使然,学生们一提到学习就会想到如何应付考试,提高卷面成绩,过好家长这道关,而完全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与主动性,对于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做好学生们的作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必须先调动起他们对于写作学习的兴趣。教师们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在作一定的要求下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或物来进行选题与写作,有了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津津乐道的话题,就不难让他们培养出对于写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另外,适宜的鼓励与表扬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推动力,这能使他们产生很强的认同感,自然就会更努力地学习以获得更多的鼓励与赞赏。
二、积累写作素材,模仿写作
教师在课堂上审题、讲题,然后学生作文的模式,造成学生作文的内容空间缺乏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思路不通,段落层次不清,句子表达不完整等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让学生走向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观察,寻找写作源泉,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单调,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没有繁华多姿的都市美景,但有着自身的特色,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农村环境的优势和人情风俗的优点,教会学生思考,从身边单纯的事物中挖掘写作之源。我们带学生走向田野,走向高山流水,领略田野风光的迷人,看云天夕阳的变换,山涧万物的弥漫,聆听小溪以它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可以从亲身经历的小中见大的劳动教育中,日新月夜的家乡面貌中,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中,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寻找应有的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有了,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模仿,模仿句子,把学过的语文课中最美好的描绘出来,学写生动、形象、情感动人的语句、片段。模仿课文进行仿写,是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如季羡林《我的童年》一文,作者开篇概括自己童年的颜色,“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定下全文的基调,然后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中心内容,结构布局匠心独具,再现了20世纪初山东农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且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把自己的童年娓娓道来,时代虽然久远,却让人历历在目,给人无限启迪,明白人生道理,明白如何做人。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熟知了一些写作知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充实,叙述方式新颖,能有一定的感染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再加上经常对学生进行朗诵和讲故事演讲的训练,学生能用书面语言把看过的故事,听过的事和自己课外阅读到的优秀文章表达给全班同学,这对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的促进非常之大。
三、恰当运用过渡句、修辞手法和说明法
恰当运用过渡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过渡自然,避免脱节现象。学生写老师的时候,可以先写老师的外貌,再通过举例写老师性格特点。在这两部分内容的衔接处,加上一句过渡句:老师不但美丽,而且性格很温柔。那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的紧凑,有条理。众所周知,恰当的修辞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记叙文中,就有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学生写月亮时,为求把文章写得更优美,可以利用比喻的手法来写。“一轮金黄的圆月,光溜溜的,像面镜子,柔和的黄光,给人一种舒适的迷人的感觉。”“皎洁的月亮像大银盘一样映在河面上,抖动着,多美啊!……”这样文章更加优美,吸引人的眼球。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会儿,月亮露出半个头,云朵成了刀子的舞裙,月亮穿着它在夜空翩翩起舞。”文章使用拟人的手法,能使读者对此物的形态更加了解,增强文章的文才,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和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使物体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使用四字成语、过渡句、修辞手法和说明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四、体验成功,提高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室投稿、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好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儿童的天性使然,学生们一提到学习就会想到如何应付考试,提高卷面成绩,过好家长这道关,而完全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与主动性,对于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做好学生们的作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必须先调动起他们对于写作学习的兴趣。教师们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在作一定的要求下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或物来进行选题与写作,有了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津津乐道的话题,就不难让他们培养出对于写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另外,适宜的鼓励与表扬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推动力,这能使他们产生很强的认同感,自然就会更努力地学习以获得更多的鼓励与赞赏。
二、积累写作素材,模仿写作
教师在课堂上审题、讲题,然后学生作文的模式,造成学生作文的内容空间缺乏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思路不通,段落层次不清,句子表达不完整等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让学生走向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观察,寻找写作源泉,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单调,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没有繁华多姿的都市美景,但有着自身的特色,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农村环境的优势和人情风俗的优点,教会学生思考,从身边单纯的事物中挖掘写作之源。我们带学生走向田野,走向高山流水,领略田野风光的迷人,看云天夕阳的变换,山涧万物的弥漫,聆听小溪以它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可以从亲身经历的小中见大的劳动教育中,日新月夜的家乡面貌中,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中,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寻找应有的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有了,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模仿,模仿句子,把学过的语文课中最美好的描绘出来,学写生动、形象、情感动人的语句、片段。模仿课文进行仿写,是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如季羡林《我的童年》一文,作者开篇概括自己童年的颜色,“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定下全文的基调,然后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中心内容,结构布局匠心独具,再现了20世纪初山东农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且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把自己的童年娓娓道来,时代虽然久远,却让人历历在目,给人无限启迪,明白人生道理,明白如何做人。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熟知了一些写作知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充实,叙述方式新颖,能有一定的感染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再加上经常对学生进行朗诵和讲故事演讲的训练,学生能用书面语言把看过的故事,听过的事和自己课外阅读到的优秀文章表达给全班同学,这对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的促进非常之大。
三、恰当运用过渡句、修辞手法和说明法
恰当运用过渡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过渡自然,避免脱节现象。学生写老师的时候,可以先写老师的外貌,再通过举例写老师性格特点。在这两部分内容的衔接处,加上一句过渡句:老师不但美丽,而且性格很温柔。那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的紧凑,有条理。众所周知,恰当的修辞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记叙文中,就有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学生写月亮时,为求把文章写得更优美,可以利用比喻的手法来写。“一轮金黄的圆月,光溜溜的,像面镜子,柔和的黄光,给人一种舒适的迷人的感觉。”“皎洁的月亮像大银盘一样映在河面上,抖动着,多美啊!……”这样文章更加优美,吸引人的眼球。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会儿,月亮露出半个头,云朵成了刀子的舞裙,月亮穿着它在夜空翩翩起舞。”文章使用拟人的手法,能使读者对此物的形态更加了解,增强文章的文才,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和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使物体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使用四字成语、过渡句、修辞手法和说明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四、体验成功,提高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室投稿、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好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
- 【发布时间】2018/9/2 13:18:21
- 【点击频次】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