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德育;教育;
【正文】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想把学生培养好,千抓万抓,必须先抓德育。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做好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1.注重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应博学多才。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做大做强自身的专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收集教研教改的信息,锐意进取站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学能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上当好医生,还要做他们学习上的导师。
2.要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肯定做到,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例如,有一次午间休息时,我看见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我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进来了,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我想这就是“身教”的力量吧?我们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以身作则”是不容忽视的。要处处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身正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二)德育教育工作要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1.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的班风养成。使学生们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良好的德育环境还能促使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几张班级的集体照、学生的专刊、好人好事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美好环境的温馨。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能力。所以,德育不只是教育学生服从某个外在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的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德育教育中,知识的学习和良好行为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完成,是他人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呢?我的做法是:第一,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情感的体验,磨练意志,躬行实践。第二,注重“榜样”的教育。平时多提供品德方面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评判。第三,在对学生进行品行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单一的看学生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些做法都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品德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3、制定良好的班级班规
叶圣陶:“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因此,班主任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目的。制定班级制度后,还要必须严格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道德原则是不可以妥协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要让学生自觉守纪律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小学生的世界色彩斑斓、独特而又神奇。从发展和教育的前景来看,这是一片希望的绿洲。要在绿洲上画出精彩、画出灿烂,我们应该感觉到做班主任的味道。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班主任,有着无止境的学习,去探索这门美丽的艺术。
总之,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很多。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应当在平凡的工作中任劳任怨,实实在在的干事业,不要拘束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抓住现象、分析问题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根据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探索新行有效的德育方法。只要我们真诚的奉献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一定能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一)要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1.注重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应博学多才。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做大做强自身的专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收集教研教改的信息,锐意进取站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学能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上当好医生,还要做他们学习上的导师。
2.要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肯定做到,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例如,有一次午间休息时,我看见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我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进来了,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我想这就是“身教”的力量吧?我们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以身作则”是不容忽视的。要处处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身正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二)德育教育工作要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1.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的班风养成。使学生们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良好的德育环境还能促使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几张班级的集体照、学生的专刊、好人好事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美好环境的温馨。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能力。所以,德育不只是教育学生服从某个外在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的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德育教育中,知识的学习和良好行为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完成,是他人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呢?我的做法是:第一,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情感的体验,磨练意志,躬行实践。第二,注重“榜样”的教育。平时多提供品德方面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评判。第三,在对学生进行品行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单一的看学生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些做法都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品德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3、制定良好的班级班规
叶圣陶:“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因此,班主任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目的。制定班级制度后,还要必须严格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道德原则是不可以妥协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要让学生自觉守纪律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小学生的世界色彩斑斓、独特而又神奇。从发展和教育的前景来看,这是一片希望的绿洲。要在绿洲上画出精彩、画出灿烂,我们应该感觉到做班主任的味道。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班主任,有着无止境的学习,去探索这门美丽的艺术。
总之,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很多。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应当在平凡的工作中任劳任怨,实实在在的干事业,不要拘束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抓住现象、分析问题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根据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探索新行有效的德育方法。只要我们真诚的奉献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一定能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1:32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