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班级建设之我见
【关键词】 作好典范;纪律约束;爱心鞭策 ;
【正文】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班风学风的好坏与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班级建设的体会。
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其力量将不会是集体成员间简单的力量相加。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它需要培养。其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感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有时候需要将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二、与班干部配合好
与其说与班干部配合好,倒不如说班干部与教师配合好。如何使班干部与教师配合,首先看班主任的艺术,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主任要带好班级,首先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做班干部楷模,其次要给予班干部一定权力,但不能放纵,以看着走,扶着走,放开走为原则。第三,选举得力的有威信的同学当班干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容易沟通的,他们崇拜意识和模仿能力强,因此要选举思想素质好,成绩优良,能起带头作用的孩子当干部,这样不仅能与老师配合,而且在学生中有一定感召力。
三、强化班级纪律
1.纪律是做好一切的保证。每个学期开学初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明纪律,我还制定了《216班日常行为规范》、《216班日常行为量化积分表》从考勤,课堂表现、拾金不昧,作业情况、卫生值日、课间活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把这些规则和细则张贴在教室黑板的侧面,以督促学生时时处处以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实行人人当一天班长的值日制度,由值日班长负责登记和总结每天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班主任。我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他们打分,一周一总结一公示,评出每周“文明之星”。同时将他们作为学生评选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的重要依据。
四、推波助澜,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我在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估的同时,注重做与学生共同管理的首席,通过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过程中。
第一:班级自主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下设纪律、卫生、学习、艺体、生活、劳动服务、礼仪七个部门,班级内部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与学校学生管理委员会形成统一、协调的自主管理体系。由于学生之间接触多,情况熟、工作很容易开展。班级版报、橱窗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这种学生自我参与的管理,扩大了范围,拓展了时空。使班级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中。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自我提醒,自我监督的管理体制。
第二:班级大型的活动,由学生承办。活动前,进行方案投标,中标者取得承办权,由于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使活动既有了丰富的内容,又折射出了多种内涵,如“舞动春风”韵律操比赛;“畅游花海”寒假读书演讲会;“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大赛;“冲击世界杯”足球,乒乓球班级巡回赛;“跟我学”礼仪展示会等。在承办活动中,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同时也引燃了大家创造的火花。
总之,一根筷子轻轻一这段,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只要有良好的班风,好的凝聚力,我相信班组工作一定会做的很好。
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其力量将不会是集体成员间简单的力量相加。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它需要培养。其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感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有时候需要将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二、与班干部配合好
与其说与班干部配合好,倒不如说班干部与教师配合好。如何使班干部与教师配合,首先看班主任的艺术,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主任要带好班级,首先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做班干部楷模,其次要给予班干部一定权力,但不能放纵,以看着走,扶着走,放开走为原则。第三,选举得力的有威信的同学当班干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容易沟通的,他们崇拜意识和模仿能力强,因此要选举思想素质好,成绩优良,能起带头作用的孩子当干部,这样不仅能与老师配合,而且在学生中有一定感召力。
三、强化班级纪律
1.纪律是做好一切的保证。每个学期开学初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明纪律,我还制定了《216班日常行为规范》、《216班日常行为量化积分表》从考勤,课堂表现、拾金不昧,作业情况、卫生值日、课间活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把这些规则和细则张贴在教室黑板的侧面,以督促学生时时处处以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实行人人当一天班长的值日制度,由值日班长负责登记和总结每天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班主任。我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他们打分,一周一总结一公示,评出每周“文明之星”。同时将他们作为学生评选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的重要依据。
四、推波助澜,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我在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估的同时,注重做与学生共同管理的首席,通过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过程中。
第一:班级自主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下设纪律、卫生、学习、艺体、生活、劳动服务、礼仪七个部门,班级内部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与学校学生管理委员会形成统一、协调的自主管理体系。由于学生之间接触多,情况熟、工作很容易开展。班级版报、橱窗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这种学生自我参与的管理,扩大了范围,拓展了时空。使班级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中。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自我提醒,自我监督的管理体制。
第二:班级大型的活动,由学生承办。活动前,进行方案投标,中标者取得承办权,由于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使活动既有了丰富的内容,又折射出了多种内涵,如“舞动春风”韵律操比赛;“畅游花海”寒假读书演讲会;“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大赛;“冲击世界杯”足球,乒乓球班级巡回赛;“跟我学”礼仪展示会等。在承办活动中,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同时也引燃了大家创造的火花。
总之,一根筷子轻轻一这段,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只要有良好的班风,好的凝聚力,我相信班组工作一定会做的很好。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2:20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