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究竟体现得如何呢?我在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孩子的自然行为就是:有的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有的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喜欢争抢玩具;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等等。这些现象充分表明当今的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合作。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这一代的主要潮流,爸爸妈妈的宠爱,爷爷奶奶捧为掌上明珠,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在家里,他们称王称霸,事事都顺心,所以到了幼儿园里,他们根本无视其他人的存在,什么东西都占为己有,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就没有合作意识,有些幼儿连什么是合作也不知道。而经过长时间的交往,那些不会与同伴合作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快乐,有些还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求知的欲望。同样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例如;在有趣的绘本故事《别那么大的脾气》、《三只蝴蝶》、《蝴蝶风筝》、歌表演《蚂蚁搬豆》等中,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引导学习故事中的小朋友或小动物,明白“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忙,才能成功”。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此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也能推动幼儿合作意识的快速发展。例如剥毛豆、整理屋子、亲子手工作品等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这不仅增强了幼儿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方面、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利用这些具体、活生生的实例,真切地告诉孩子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注重为幼儿构建合作的契机
幼儿教师要善于在带领幼儿进行日常游戏、活动过程中,为其构建合作的契机,如幼儿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共同完成积木游戏、组织幼儿开展“过家家”等活动,从而帮助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领会到如何同他人进行友好的相处。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亦应当发挥大班幼儿的示范作用,如组织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使小班的幼儿能够从中学习到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技巧等
三、交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例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时,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请求帮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五、建立符合幼儿的激励评价体系,使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要想使幼儿保持长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还得经常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并多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语言,如在幼儿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你们配合得不错,是所有小组里面表现最好的。”或者跷起大拇指,轻抚孩子的肩膀,等等,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赞美和鼓励之意。当然,对于合作表现稍差的幼儿,要运用建议性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耐心指导,如:“老师觉得你们这样分工会更好……”“没关系,只要你们下次配合得好一点,老师相信你们会是所有小组里面完成得最出色的。”等等,这样在教师适宜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下,幼儿既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同时,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日新月益,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求知的欲望。同样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例如;在有趣的绘本故事《别那么大的脾气》、《三只蝴蝶》、《蝴蝶风筝》、歌表演《蚂蚁搬豆》等中,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引导学习故事中的小朋友或小动物,明白“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忙,才能成功”。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此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也能推动幼儿合作意识的快速发展。例如剥毛豆、整理屋子、亲子手工作品等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这不仅增强了幼儿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方面、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利用这些具体、活生生的实例,真切地告诉孩子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注重为幼儿构建合作的契机
幼儿教师要善于在带领幼儿进行日常游戏、活动过程中,为其构建合作的契机,如幼儿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共同完成积木游戏、组织幼儿开展“过家家”等活动,从而帮助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领会到如何同他人进行友好的相处。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亦应当发挥大班幼儿的示范作用,如组织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使小班的幼儿能够从中学习到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技巧等
三、交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例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时,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请求帮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五、建立符合幼儿的激励评价体系,使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要想使幼儿保持长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还得经常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并多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语言,如在幼儿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你们配合得不错,是所有小组里面表现最好的。”或者跷起大拇指,轻抚孩子的肩膀,等等,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赞美和鼓励之意。当然,对于合作表现稍差的幼儿,要运用建议性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耐心指导,如:“老师觉得你们这样分工会更好……”“没关系,只要你们下次配合得好一点,老师相信你们会是所有小组里面完成得最出色的。”等等,这样在教师适宜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下,幼儿既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同时,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日新月益,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2:39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