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怎样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关键词】 激发兴趣;读写结合;观察生活;语言的鼓励性;
【正文】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在批阅作文时,我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够通顺,情感枯燥乏味,要么构思呆板,谋篇布局不够周到。我一直坚信只要通过透彻的分析,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将生活趣味引入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是学生经历过丰富多彩,集合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但是现在大多学生忙于上学,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见一见大千世界,所以教师需要在作文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一定的生活假设,让学生在课堂中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滴,去想象大自然的多彩风光。让学生们对此充满好奇和想象,在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真实地感受一下真正的自然美好。多接触大自然就会让孩子们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认识,不至于停留在无趣的生活之中,也无法让作文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不同角色、不同设想与担当,让学生在写作的创作中饱含热情和快乐。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为学生写作提供有生活趣味的情境,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们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像是能切身感觉或者想象到真实场景一样。例如,在写“秋天的景象”这样的作文时,如果恰好所处季节是秋天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放学放假时,走过的路、去过的公园感受一下,金秋相对于夏天、冬天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如果所处的季节没有正好是秋天,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美好的意境,如“秋风,她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一片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往南飞,一块块成熟的高粱好似无际飘来的晚霞,一朵朵金黄的秋菊在秋天里开得更加灿烂”,在教师这样美好情境的阐述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是充满乐趣与美好的,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地帮助。
二、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三、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开文艺晚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红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红花,当这位小学生带着红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红花。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红花》。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
四、多鼓励,多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不管是造句还是仿写段落,甚至是日记和小作文,及时给学生们恰当的反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学生定期交上来的日记,我们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好像在面对面听他(她)在讲,发自内心的沟通会激发我们心底的爱,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我们要用心看他们的故事,用心给他们反馈。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需要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把看到的优点和感受写下来让他(她)看到,把不足之处也委婉地指出来,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写作焕发出更大的热情。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积累词汇、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我们要用更多的陪伴与付出帮助学生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五、阅读与写作结合,开展写作技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有着表达错误或者表达技巧匮乏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技巧可能有很多,教师需要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例如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作为写作《我的妈妈》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朗诵几篇范文,在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部分时进行停顿,让学生自行思考该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果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进行提示。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写作比赛,选出几篇比较好作文进行奖励,然后在班级内朗读优秀作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写作技巧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例如在写作《记一件难忘的事》作文中,首先由教师在班级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然后进行朗读和讲评,如“同学们,该同学在记录这件事的过程中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那么谁能告诉我,在这里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到底好不好呢?”。在这种讲评和讨论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六、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作文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感觉下笔无神,更不知道如何进行作文的习作。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品味作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思维中获取灵感。但是学生的思维不是无缘之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感悟作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生活的真谛并书写下来。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倡导学生写真情,说真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周围生活中感知更好的习作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逐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习习作。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作文思维的起点,启发学生将生活变成作文。如在《滴水穿石的启示》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品味滴水穿石的事物,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体会生活中的滴水穿石的事情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文。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将生活趣味引入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是学生经历过丰富多彩,集合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但是现在大多学生忙于上学,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见一见大千世界,所以教师需要在作文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一定的生活假设,让学生在课堂中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滴,去想象大自然的多彩风光。让学生们对此充满好奇和想象,在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真实地感受一下真正的自然美好。多接触大自然就会让孩子们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认识,不至于停留在无趣的生活之中,也无法让作文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不同角色、不同设想与担当,让学生在写作的创作中饱含热情和快乐。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为学生写作提供有生活趣味的情境,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们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像是能切身感觉或者想象到真实场景一样。例如,在写“秋天的景象”这样的作文时,如果恰好所处季节是秋天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放学放假时,走过的路、去过的公园感受一下,金秋相对于夏天、冬天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如果所处的季节没有正好是秋天,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美好的意境,如“秋风,她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一片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往南飞,一块块成熟的高粱好似无际飘来的晚霞,一朵朵金黄的秋菊在秋天里开得更加灿烂”,在教师这样美好情境的阐述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是充满乐趣与美好的,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地帮助。
二、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三、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开文艺晚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红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红花,当这位小学生带着红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红花。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红花》。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
四、多鼓励,多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不管是造句还是仿写段落,甚至是日记和小作文,及时给学生们恰当的反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学生定期交上来的日记,我们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好像在面对面听他(她)在讲,发自内心的沟通会激发我们心底的爱,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我们要用心看他们的故事,用心给他们反馈。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需要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把看到的优点和感受写下来让他(她)看到,把不足之处也委婉地指出来,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写作焕发出更大的热情。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积累词汇、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我们要用更多的陪伴与付出帮助学生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五、阅读与写作结合,开展写作技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有着表达错误或者表达技巧匮乏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技巧可能有很多,教师需要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例如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作为写作《我的妈妈》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朗诵几篇范文,在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部分时进行停顿,让学生自行思考该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果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进行提示。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写作比赛,选出几篇比较好作文进行奖励,然后在班级内朗读优秀作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写作技巧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例如在写作《记一件难忘的事》作文中,首先由教师在班级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然后进行朗读和讲评,如“同学们,该同学在记录这件事的过程中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那么谁能告诉我,在这里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到底好不好呢?”。在这种讲评和讨论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六、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作文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感觉下笔无神,更不知道如何进行作文的习作。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品味作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思维中获取灵感。但是学生的思维不是无缘之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感悟作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生活的真谛并书写下来。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倡导学生写真情,说真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周围生活中感知更好的习作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逐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习习作。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作文思维的起点,启发学生将生活变成作文。如在《滴水穿石的启示》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品味滴水穿石的事物,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体会生活中的滴水穿石的事情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文。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2:53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