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计算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作者】 罗 妍

【机构】 宜宾市叙州区五友路学校

【摘要】 当今社会,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这个内容,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新课标》明确要求: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将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无论从生活还是学习来看,抓好计算教学都显得无比重要!

【关键词】 计算教学;现状;问题;策略;情景创设;兴趣;算理;
【正文】当前计算教学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缺少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也不像其它几个板块那样具备可动手操作性。所以学生学起来会感觉乏味。
  2、孩子们重视程度不够。孩子们往往觉得:计算嘛,只要掌握了算法,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造成了很多孩子在思想上不那么重视,不去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反思,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
  3、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具体表现在:思想上轻视计算;审题上粗心;书写不规范导致抄写出错;检查验算的习惯没养成等等。而这些,很多家长和孩子往往把它归结为粗心,殊不知这些陋习将对孩子进一步学习数学造成极大影响。
  4、计算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很好的重视和理解算理。因为孩子们对算理没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于是导致了他们似懂非懂:一看感觉我都会,一算往往就要错。
  ? 那么,以上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的避免呢?大量的实践证明,可以从一下一些方面去解决。
  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这个板块时,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例来创设情景。比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孩子们,这次的夏季班服,通过家委会成员商量决定:男生女生都买95元一套的夏季清凉校园装。那么,请你们先算一算我们班的29个男生和31个女生一共需要多少钱呢?由于这个问题是孩子们要面临的真实问题,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兴趣高涨。问题一出,他们都很认真的思考起来并纷纷地投入到其中去。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得出了结果。我随即追问:你们能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吗?话音刚落,一些孩子就说:我就是用的两种方法!另一些没用两种方法的孩子也说:我会!于是马上又投入到另一种方法中去了。接下来,我水到渠成的就两种方法进行板书、讲解、对比、优化。很轻松地就讲清楚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定义。同时又让孩子们感受了乘法分配律在运用中的优越性。
  当然,具体教学中不可能每个题都去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但是对于那些典型的例题和那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是应该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计算的本质。
  2、针对孩子们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既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又要采用一些具体的活动来让孩子们重视。比如,在讲小数计算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这个真实的案例。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数学尤其如此!又比如,结合孩子们常出现的计算错误,可以每天用5分钟时间,出一两道近段时间孩子们的易错题,让他们做,做完后老师再根据情况进行讲评。平时,老师应该要求孩子们准备错题本,让他们养成把错题重做一遍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习惯。甚至偶尔还可以对孩子来点适当的“惩罚”措施:采取“错一罚二”的做法让孩子再做一些类似的计算题。以此促进孩子计算的用心、细心和谨慎。
  其实,只要孩子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了,接下来的“审题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导致抄写出错、不认真计算、不认真检查”等等问题就会得到明显改善。其实,所谓的“计算粗心”,有时是因为方法和习惯造成的,有时是因为态度问题导致的。只要孩子们从内心对计算教学真正重视起来了,孩子们的正确率就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3、如果说以上方式仅仅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外在辅助手段的话。那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就是提高计算效率最本质的办法了。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提高计算能力的方式不是机械的练题,也不是靠死记硬背计算法则和算法来达到,而是要让学生在已有旧知基础上,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通过探究、推理、归纳、总结等方式,自主的构建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也理应秉承这样的理念。比如,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18×12时,教师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用竖式去算,也没有必要告诉他们竖式计算的方法。老师可以先让孩子结合乘法的意义思考:18×12表示几个几的和呀?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很自然的想到了:原来是求12个18的和,那么我们自然可以先算出10个18的和,再算出2个18的和,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算出12个18的和了,也就是18×12的积了。有了孩子们这样的思考之后,老师再结合孩子们的思路顺势引导他们对竖式的书写方法。这样,孩子们就会觉得:原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这么简单啊,根本不用去背计算法则和步骤啊!甚至有些题口算也能算出啊!这样一来,可以说:整个新知的学习都是由孩子们利用已有的旧知,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建构起来的。这样的学习既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总结:计算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它承载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它对提升学生的数感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这个板块教学的时候,老师同样要做到:善于从教学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对策、总结反思。只要老师坚持这样做下去,计算教学的种种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数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4:20
  • 【点击频次】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