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策略探寻

 

【作者】 易婉婷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华兴小学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主体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发挥;主体作用;实践策略;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如何落实这一主体理念,体现出了教师与时俱进的课改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知识在脑里安家的主动建构者。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把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其主动建构而不是被接受。在传统“被灌”、“被喂”模式一去不复返的新课标实践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大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知识,获得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表点自我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发挥主体作用,我们就必须营造出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能慰籍学生,给学生心理安全感,还能促使其思维灵活,不受羁绊。因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抓住小学生向师性特点,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学”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营造和谐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从而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语文,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主动参与学习。这样,学生主人意识就能得到激发,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发挥,就能进一步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变成主动,积极争当的学习的主人。
  二、创建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总称为非智力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方法就是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做到“三妙用”。
  首先,妙用激励评价,增强课堂趣味性。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小学生更爱意接受表扬,获得点赞是他们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师积极评价中,他会更加有兴趣、有动力,学习就会更加努力。因此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不应吝惜,真诚地赞美学生,让学生看到进步,在表扬声中感受成功的带来的快感和愉悦。这样,他们才会更主动,更有创造力。要知道,语文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培养学生自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可能没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只是软性目标,但遇水达桥式的培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其次,妙用竞争策略,增强课堂活跃性。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小学生不仅好动,更好竞争不服输。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竞赛活动,是有很多机会的,只要我们合理设计,竞争策略的应用,随时都有舞台。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妙用情境教学,增强课堂诱思性。情境策略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激趣性、诱思性和煽情性。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合理设计,其能为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快捷、高效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创设情境,目的大多都是先出示情境,再随后就是一个或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我们知道,学起于思贵有疑,有疑便会思,思维的参与是主体性发挥最有效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想方设法的初衷所在。
  三、搭建实践平台,体验学习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实践中,我们个别教师用机械作业折腾学生,用考试加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各种规则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并体验学习快乐。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增强了,主体性也增强了。
  总之,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动力,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小琴,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2]刘国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J].中小学管理,2000年。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9:02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