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作者】 齐明芳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大溪中心校

【摘要】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它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在发展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正文】对于数学来说,所有的知识既然是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教师应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此来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建立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对任何事物都会感到新鲜和好奇,生活化教学就要利用这一点,建立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化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中,在学习这个章节之前应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去超市或者市场走一走,观察买的东西和价格,以及买东西的时候家长和售货员是如何沟通的,需要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商品,如,学生喜欢的糖果等小零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课堂上实施情景再现,让学生当一次顾客或者售货员,接触人民币。先让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自拟商品价格,在脑海中将会形成该商品的价值,其次,扮演顾客的学生前去购买,每一件商品价格不一,学生手里的人民币总额也不一样,很直观地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手里的人民币能够购买什么,购买多少,“售货员”会进行价钱运算,购买与售货的情境再现,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学生感兴趣的物品作为教学用具,也可吸引其注意力,使其更加深入地认识人民币。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是生活化教学的必须,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当下的教学需求。如今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丰富,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语言无法吸引学生投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氛围,让数学知识更接地气。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快速记住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教师就可以编一个生活小故事:“时针是个矮胖的老奶奶,秒针是个瘦高的小女孩,分针是个瘦高的哥哥,他们是一家人,每天小女孩都会和哥哥、奶奶在圆形的操场上散步,老奶奶年纪大了喜欢静静的坐在操场的一处晒太阳,过了一定的时间老奶奶才会换一个地方,小女孩活泼可爱充满了活力,每次总是小女孩跑得最快,因此她的身材最为苗条.而哥哥不爱动,总是在后面慢慢的走。”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将时针、分针、秒针形象化为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的人,再结合散步这一生活化的场景,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特征,识别时间的能力大大提高。生活化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教师要把握教学知识的特点,找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通之处以发挥生活化语言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三、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案例融入到其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求成,往往会遇到障碍,这样不利于提高数学成绩。其实,在这种理论性强的学科上,是需要具有长期的经验和对于生活的理解才能克服学习困难。所以说,在现阶段,为了解决学生这种困难,提出了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讲解1+2+…+50的加法求和的时候,可以教授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其中的规律,1+49,2+48,3+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的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
  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事物,以及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是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与鲜活,成为学生能领悟、能体会的知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课堂,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存在着数学现象,教师要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新学期数学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布置以下课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情。有同学记录:“今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鱼,卖鱼的婆婆说要27元,妈妈和她讲价后只付了25元,便宜了2元,27-25=2。”又如:“今天哥哥的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我默默地帮哥哥计算得分,进球时看到计分板上的变化,计算刚才的进球应该得2分还是3分。”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琐事中,并自行记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开展生活化教学,既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应用好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9:49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