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

 

【作者】 陈 清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合理 
  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最首要的条件,这是一种教学策略,选择好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可能”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好几个小袋子,里面满了各种颜色的乒乓球。在每个小组里看挑出一个主持者,用各种方法体验可能性,老师则引导学生体会可能与不可能等出现的时机与具备什么条件。所以,老师在选择这个教学内容时具有一定的意义,学生会在亲身的体验下完成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上述效果,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习任务是不是应该用合作来完成。那些过简单不用经验体验与思考的内容则没有必要用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的学习任务才有合作的价值。 
  2.分组有讲究,分式要明确 
  分组有讲究,分式要明确是顺利开始并发挥同伴智慧的前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后采取平均分组,这也叫异质分组。每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多了则会出现混乱现象。这种分组的方式在合作学习时,既可以达到长短互补目的,也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另外,在小组内分工时,要根据所分配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长、修改进行分工,达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应用题“路程”时,让小组内善于操作的学生控制小汽车,让善于逻辑推理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让心细的学生把所得的结果进行记录。通过这一分工,学生很快明白,两辆小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到达某一地点会达到什么样的情况。很快,学生通过演示、推理、分析进行问题的解决,很快,学生就会明白这一学习原理,对于以后的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准确 
  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的情况等各种因素来把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比如,有这样的一个应用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对行驶,当甲走完一半路程时,乙离中点还有1.8千米,那么,当甲到达B地时,问乙还有多少千米到达A地。问题一提出,学生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当然也包括错误的想法。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把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归类与总结。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正高,他们在讨论时也会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很多情况,有多种的解法等,从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学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 
  4.学生的合作意识要加强 
  第一,小组内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合作意识,这当中不乏他们平时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就他们的交际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倾听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有分寸地表达个人意见等,还有适时求助、适度妥协等能力也要加强训练。第二,要有合理的规则约束他们的合作,使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时要懂得一定的规矩,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序竞争。应该让学生们明白,有些数学问题只能在团结的情况下才能解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齐心协力。第三,及时表扬有贡献的学生,适当的给予奖励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是物质的奖励,也可以是口头的表扬。第四,对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鼓励与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评价应及时、科学 
  评价对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激励与促进作用。及时的把问题反馈给小组,有利于他们把成果展示出来,把观点介绍给大家,也可能倾听其他组的意见,取长补短。做到订正和补充同时进行,把反馈的内容进一步内化,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组评价,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个人评价与同伴评价结合在一起。把自我评价与小组内的评价相对比,找出差距,促进自己的进步。第二,小组集体评价与他评结合志来,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第三,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评价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教育,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对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可以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或者最佳个人进行榜样教育。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整体素质。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30:40
  • 【点击频次】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