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凌秀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和平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的诸类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阅读、书写、计算、观察、表达合称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并把阅读列在五种学习技能之首。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一反过去“听说读写”的说法,也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因此,近几年来高考试卷中阅读比重呈上升趋势。 
  当前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信息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成倍增加。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文字。因此,作为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的中学生。必须具备吸收、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要学和要我学两种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对于我们分析课文以及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会起到很大作用;在我们班级文化的其中一块展板上我还特意制作书写了以“博览群书”为主题的板块,我想这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褒奖,更何况是小学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平时多鼓励小学生阅读,调动其积极性,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真正爱上阅读,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选择的内容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记得在我们学习五年级下册的鲁迅写的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后,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就向我介绍她借来的《朝花夕拾》并建议我也读读,面对这个热心的孩子,我欣然接受了并夸奖了她。在回家后我仔细地读了这本书。当我把这本书还给这个女同学时,我们就一起交流了各自的收获,既有共同的观点又有不同的看法,总之我们师生探讨得很愉快。
  其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在学到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课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由此更深刻体会到他对母亲的悔和念,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还有在学习林海音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就建议学生找来她的《城南旧事》读读,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利于课文的学习。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教师也可视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之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为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仅有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掌握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其中包括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读书笔记,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哦。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安静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
  1.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现代信息时代要求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图书馆上阅读指导课,让它成为学生阅读的乐园,邀游知识海洋的场所。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存在班里,并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的书每月更新一次,因为学习知识“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举办各种比赛。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举行“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赛”、“读书笔记展示台”、“故事大王演讲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并给予奖励。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掀起经久不息的读书热潮,促进学生大量地、持久地阅读,从而巩固阅读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35:34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