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导致其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即针对物理教学方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学习兴趣、坚定学习的信心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兴趣;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教学艺术
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浅谈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的情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每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充满兴趣的导入环节往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功”一课的教学中,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两瓶饮料,其中一个事先用开瓶器将盖子起开,然后再盖上,但外表看不出来被起开过。授课过程中,我让一个女同学先到讲台上来,我把事先起开的饮料递给她,说:“请你喝饮料,你试一试能用手把瓶盖起下来吗?”她很惊讶,但还是用手试着转动瓶盖。瓶盖果然被她用手起开了。我说:“你真厉害,用手起瓶盖。”这一下,学生炸锅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我趁热打铁说:“女同学这么厉害,男同学也不该示弱,我这还有一瓶饮料,谁想上来试试。”一男生踊跃的上来了。用手去转另一瓶饮料的瓶盖,显然,这次没有成功。这时,我问:“刚才这两名同学的动作从力学角度讲有什么不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女生的力收到了成效,而男生的力没有效果。我顺势给出了力学中功的概念,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在物理知识的教与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重视实验能使物理教与学均获得成功。
1.用新奇好玩或惊险意外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悬念,进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学生大都会认为一根绳子拉东西会比两根绳子拉东西容易断,这时我们可以用两根同样轻的细线系住较重的东西。只用手拉住一根绳子可以勉强把东西提起来,再换成两个同学分别拉一根绳子把东西提起来,并不断增大两根绳子间的夹角,同学们就会意外地发现拉到比较大的角度时绳子就断了。这为讲清求分力要注意两个分力的方向扫清了障碍。
2.将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的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利用其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新奇的现象或较为先进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应用时让学生体验拖动重东西要比搬起重东西容易得多。
三、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主动学习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并及时归纳总结。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律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四、以赏识教育培养兴趣
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不大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在物理中找到相应的成就与自信,由于物理高深知识,致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极度缺乏自信,因此对于物理也就无法产生相应的兴趣,反而敬而远之。学生的本质需求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很多学生在物理学科中是无法达到的。无法以自信的姿态进行物理学习,不仅无法产生物理学习兴趣,也无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物理学习自然不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注意学生的感情投入,要实时的认可学生的成长与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自信,从而不断的得到尊重与自我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赏识性教育中鼓励与认可是重要的内容,让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就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了解物理学习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单独进行的,其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同时进行的,换言之,物理兴趣的培养是存在于整个物理学习与物理教学过程的。因此要培养好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就要从教学方式、课程实施以及学生三方面进行,即从教学内容难易部分的合理安排;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开放式教学以及赏识性的教育模式入手。
关键词:兴趣;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教学艺术
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浅谈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的情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每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充满兴趣的导入环节往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功”一课的教学中,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两瓶饮料,其中一个事先用开瓶器将盖子起开,然后再盖上,但外表看不出来被起开过。授课过程中,我让一个女同学先到讲台上来,我把事先起开的饮料递给她,说:“请你喝饮料,你试一试能用手把瓶盖起下来吗?”她很惊讶,但还是用手试着转动瓶盖。瓶盖果然被她用手起开了。我说:“你真厉害,用手起瓶盖。”这一下,学生炸锅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我趁热打铁说:“女同学这么厉害,男同学也不该示弱,我这还有一瓶饮料,谁想上来试试。”一男生踊跃的上来了。用手去转另一瓶饮料的瓶盖,显然,这次没有成功。这时,我问:“刚才这两名同学的动作从力学角度讲有什么不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女生的力收到了成效,而男生的力没有效果。我顺势给出了力学中功的概念,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在物理知识的教与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重视实验能使物理教与学均获得成功。
1.用新奇好玩或惊险意外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悬念,进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学生大都会认为一根绳子拉东西会比两根绳子拉东西容易断,这时我们可以用两根同样轻的细线系住较重的东西。只用手拉住一根绳子可以勉强把东西提起来,再换成两个同学分别拉一根绳子把东西提起来,并不断增大两根绳子间的夹角,同学们就会意外地发现拉到比较大的角度时绳子就断了。这为讲清求分力要注意两个分力的方向扫清了障碍。
2.将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的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利用其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新奇的现象或较为先进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应用时让学生体验拖动重东西要比搬起重东西容易得多。
三、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主动学习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并及时归纳总结。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律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四、以赏识教育培养兴趣
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不大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在物理中找到相应的成就与自信,由于物理高深知识,致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极度缺乏自信,因此对于物理也就无法产生相应的兴趣,反而敬而远之。学生的本质需求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很多学生在物理学科中是无法达到的。无法以自信的姿态进行物理学习,不仅无法产生物理学习兴趣,也无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物理学习自然不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注意学生的感情投入,要实时的认可学生的成长与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自信,从而不断的得到尊重与自我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赏识性教育中鼓励与认可是重要的内容,让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就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了解物理学习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单独进行的,其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同时进行的,换言之,物理兴趣的培养是存在于整个物理学习与物理教学过程的。因此要培养好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就要从教学方式、课程实施以及学生三方面进行,即从教学内容难易部分的合理安排;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开放式教学以及赏识性的教育模式入手。
- 【发布时间】2018/10/10 14:36:00
- 【点击频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