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电工电子课堂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潜心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心理、方法、态度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以供同行们商榷。
一、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切实处理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
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电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除要注重理论课教学外,又要将电子小制作、课外家电兴趣小组、双休日小发明、小设计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融教学与实验、实践为一体
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电工电子各章节的实验时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写全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实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
3.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完善,使得笔者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受到限制。为此学校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定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目前,这些资料部分已在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一开始接触时会很自然地产生兴趣,教师应引导这种兴趣,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我们在教授电子电器专业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这种求知欲,多提供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还远远不够,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如果遇到难题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自己不行,再次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力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升华、飞跃。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笔者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有自信,教学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三 、教学合一,作为中心
1.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
好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换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电工电子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炼,但表达在书本中的长篇的叙述里显得纷乱复杂,让学生很难掌握条理。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更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学生在总结“纲要”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整合,而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2.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笔者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发现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笔者将这个观念在课堂中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教授给学生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中“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是较为复杂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了解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受控电源”的变形,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其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3.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专业课的实验实习多。为此,学校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考虑到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笔者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其次,设立组装综合技能训练,在单项分组练习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提高其熟练程度;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
4.培养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学会对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学会排除方法,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围绕构建理想课堂、充分研究学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思维空间,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工夫,求实效。
一、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切实处理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
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电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除要注重理论课教学外,又要将电子小制作、课外家电兴趣小组、双休日小发明、小设计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融教学与实验、实践为一体
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电工电子各章节的实验时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写全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实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
3.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完善,使得笔者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受到限制。为此学校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定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目前,这些资料部分已在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一开始接触时会很自然地产生兴趣,教师应引导这种兴趣,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我们在教授电子电器专业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这种求知欲,多提供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还远远不够,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如果遇到难题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自己不行,再次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力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升华、飞跃。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笔者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有自信,教学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三 、教学合一,作为中心
1.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
好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换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电工电子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炼,但表达在书本中的长篇的叙述里显得纷乱复杂,让学生很难掌握条理。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更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学生在总结“纲要”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整合,而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2.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笔者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发现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笔者将这个观念在课堂中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教授给学生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中“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是较为复杂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了解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受控电源”的变形,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其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3.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专业课的实验实习多。为此,学校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考虑到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笔者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其次,设立组装综合技能训练,在单项分组练习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提高其熟练程度;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
4.培养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学会对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学会排除方法,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围绕构建理想课堂、充分研究学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思维空间,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工夫,求实效。
- 【发布时间】2018/10/18 15:43:11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