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秀川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小学校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面的拓展,扩大学生阅读视野,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策略;
【正文】从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学生由于阅读文本“量”的明显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现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先天不足——那便是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新的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浮现出来。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为我们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把锁,其在促进学生阅读面拓展,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心得体会。
  一、群文阅读,为课内外阅读打开了一个通道
  语文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从实践中来看,自然状态下的阅读形态不外乎有三种,即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补共生,无法替代。我们不应该只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阅读能力的例子,更应作为学习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手段。新课标就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几乎只是单篇阅读的一种,只重精读、有感情朗读,显然背离了阅读的自然生态,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阅读的需要。但群文阅读却可以满足阅读学生的需求,填补传统阅读教学的遗漏,可以使多个文本的阅读与传统的课内看篇阅读形成互补,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的同时,还可在对比阅读中,使学生发现、质疑、探究,在矛盾冲突中,使学生思辨、批判,更能体现语文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性质。变“被动的教学”为“主动的学习”,并且让学生从学习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情感到在生活中运用表达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各种形式的群文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
  二、有效的群文阅读开展的实践策略
  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时间有限,群文阅读的篇数受到限制,或者课外阅读实效性不高,无法与课文形成对比,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所以进行群文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定位要准,一群文章往往集中一个目标,细分出若干层次,群内每篇文章的作用要明确、具体。如激发兴趣、形成对比、补白释疑、拓展积累、补充强化、引发思辨等等,一定要全盘布局,考虑清楚;二是文本切入的时机要适宜,巧妙设置连接点,在学生急切需要的时候再给出;三是各文本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应有所变化,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特点尝试选择运用合适的方法去阅读,再以课文为依托,巧妙设置联系,拓展延伸开去,带出多篇材料阅读,实现课内外衔接。
  我们教师在其中更是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设置教学目标,设计议题,精心选择文本,用清晰的线索组文建群。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地保障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探究、讨论分享的时间。三是在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探索欲望后,适时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正向反向四个方面进行阅读,横向把书读厚,纵向把书读透,正向深化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反向在学习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名教育大家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是的,有感情朗读的确花了大量时间,对于单篇文章,把教材当例子时的好方法,但在阵地变了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就不能再多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应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以此提高读书速度。同时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阅读实践。
  (一)类比阅读。课文的意义其是可以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过程中被感知的。因此,课堂伊始,我就用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或诗句引出课题,引发学生的共鸣,为正文做铺垫。
  (二)对比阅读。在课文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文章与本文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既可以“求同”----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思异”---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习得方法和规律。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发现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和情感的共通性。为了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选材、遣词用句、布局谋篇都应以此为核心。
  (三)联想阅读。学生自身阅历和经验,有时可能不能理解文章的深刻的内涵和作者含蓄的情感,群文阅读恰恰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放飞学想象力,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深入而准确地理解了阅读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阅读。“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习的新开端。在课文的最后,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课后进行自主阅读,主动学习。
  总之,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去阅读,掌握更多的实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让学生深人思考,真正去思考,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高度;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享,智慧碰撞,实现观点交锋。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好奇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强有力的助推器,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多的教育方法,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玉华,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思考[J].语文天地,2016年。
  [2]陆俊龙,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
  [3]李君,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探究[J].学园,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10/25 11:46:32
  • 【点击频次】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