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课堂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 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苏溪乡小学校

【摘要】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就只有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主人,才能使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其发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农村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实践策略;
【正文】新课标明显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多年实践证明,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的主体理念。而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胆小,个性不鲜明,有的上课甚至不敢举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就显得更为艰难。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我们以此为课题,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究,找到了一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策略。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充分主体作用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高效教学源于师生和谐的双边互动。作为对话的双方,必然是平等的。而在我们农村,很多教师常有师道尊严的高居感,学生心中也放不开。这样的氛围,其主体性显然不能发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发挥主体作用,我们就必须营造出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能慰籍学生,给学生心理安全感,还能促使其思维灵活,不受羁绊。因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抓住小学生向师性特点,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学”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营造和谐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数学,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主动参与学习。这样,学生主人意识就能得到激发,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发挥,就能进一步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争当学习主人。
  二、激发学习动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促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学习中作用巨大,是促使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内驱力。对于农村学生,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可采取以下策略以践之。
  (一)运用激励评价,增强课堂趣味性。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农村小学生获得成功感相对较少,内心中更需要表扬鼓励。多年农村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获得点赞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师积极评价中,他会更加有兴趣、有动力,学习就会更加努力。因此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不应吝惜,真诚地赞美学生,让学生看到进步,在表扬声中感受成功的带来的快感和愉悦。这样,他们才会更主动,更有创造力。要知道,数学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培养学生自信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不可能没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只是软性目标,但遇水达桥式的培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运用竞争策略,增强课堂活跃性。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小学生不仅好动,更好竞争不服输。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竞赛活动,是有很多机会的,常见的有争红旗,如平时的口算、速算题可以运用,击鼓传花、答案速递等,都是有效竞争方式。运用这种竞争,再加上对表现较好学生的适时鼓励,学生兴趣浓,主动性就会增强,课堂活跃。除了个体竞争外,我们还可以开展组际竞争,如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竞争,成果展示竞争等,都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情境教学,增强课堂诱思性。情境策略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激趣性、诱思性和煽情性。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合理设计,其能为数学教学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快捷、高效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创设情境,目的大多都是先出示情境,再随后就是一个或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我们知道,学起于思贵有疑,有疑便会思,思维的参与是主体性发挥最有效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想方设法的初衷所在。
  三、巧用错题策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利用错题,让学生发现错误,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调动他们思维去探究哪儿错了,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标志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铕误,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通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通,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锗识这一资源。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铕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当然,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有多种策略,如搭建平台促进实践,鼓励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等,都是有效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动力,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赖舒迪,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
  [2]佘定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咨询,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10/31 10:18:45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