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

 

【作者】 陈 阳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效率的常见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施行情境教学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以学生兴趣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为切入点,提出了将情境教学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具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

【关键词】 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教师;
【正文】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够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氛围当中,师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向学生们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将这些他们没接触过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所看到的东西。而且在学生们对音乐还没有大致的理解的时候,直接教给他们怎样识谱,会让他们觉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那么就很难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了。一旦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失去了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后面的教学过程会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针对本身对音乐并没有很大的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会出现走神、开小差的现象,这是无法避免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音乐有了兴趣,主动地想要汲取音乐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求知欲,想要更深入的理解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从而可以更简单的学会这些东西。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只要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着手,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实际教学内容和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在情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将音乐教学与小学生们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觉得在玩耍和与老师交流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从而使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实际观察,对于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情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情境教学以后许多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起来,课堂秩序甚至不需要过多的维持,学生们能够自觉地保持安静,认真听讲。
  (一)学生兴趣情况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音乐知识基础、兴趣程度、接受程度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出答案才能找出对策,所以对二十人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如下表格: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还是表示比较喜欢的。
  其中,表示喜欢音乐课并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占了六成以上,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关注,尽可能将这种喜欢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仅有不足一成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音乐和音乐课,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轻松的课堂氛围、生动幽默的情境教学方式都能够充分调动绝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知识掌握情况
  由于许多学生、家长都不重视音乐课,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也不是很重视,因此学生从潜意识里就没有将音乐课当成一个正常的课堂,反而是将其作为了休闲放松的地方,对于识谱、掌握节奏等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差。老师不教,学生不学;老师教,学生也不学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更要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音乐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故事续写、歌剧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学生都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生拉硬套为主要特点,过度的强调了教师的教学作用。要求课堂秩序保持安静、稳定,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应付考试而非真正的为了学习音乐知识和感受韵律之美。教学内容大多枯燥乏味。沉闷的音乐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于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焦虑情绪,大大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主体关系
  教师没有真正的走下讲台,而还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进行知识的传播,这种“权威化”的师生关系造成了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的紧张,教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传播知识,而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实际表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学生主体缺失问题,因此,音乐课堂总是在教师的自说自话中结束,教学效率难以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
  目前,音乐课堂中过于流程化、模板化,教师总是依靠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甚至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本身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所以许多音乐老师自身都不注重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甚至是将音乐当成了单纯的张嘴唱歌,对于歌曲的内涵和背景等都不了解。
  三、将情境教学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生硬、死板的知识点开展的,而情境教学则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知识点分解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谨记课程目标,提前预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形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快乐玩耍中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实际上,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一线城市都已经将情境教学加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来。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首先是创设画面,形成情境。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创设画面形成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为情境融入更多的生动、有趣的因素,从而不断发挥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情境画面应当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本次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和叙述内容,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加快他们融入情境的速度。
  其次是深入情境,融入情感。音乐的情感处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由于每个人对于歌曲的理解、自身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偏差,因此在针对同一曲目进行情感处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简单地说就是首先将作品的主要情感由老师进行讲解,随后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出发,让学生从实践中汲取力量,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表演或是自己进行音乐情境创设,体会音乐深处的情感导向。
  最后是情境想象,深化情感。以合唱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为例,这首歌曲是比较容易把握情感的歌曲,作为小学生音乐教学曲目,可以直接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老师,无论是严厉的还是慈祥的,老师们的身上都有什么特征?老师每天都需要做什么工作?老师上课的教案都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等。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从细微处着手,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感悟到老师的不容易,从而满怀着感恩之情来学习这首歌曲,只有这样才能够真真正正地的处理好作品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听众。
  (三)形象逼真,激发想象与情感。
  实际上,情境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将音乐创作或者内容的情境画面进行再现,而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情境模拟,因此更加具有真实感和体验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这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场景更加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深入到情境画面中来,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音乐中的内涵意义,让音乐与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激发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见到较多的情境教学的身影,教师也会利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自觉地遵守课堂秩序、吸收音乐知识。尤其是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控力差,更加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想要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是不可能依靠几次课程就达到的。
  四、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故事导入情境
  开展新课,首先就需要进行情境导入,一般来说,情境导入可以奠定本次音乐学习的情感基调,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和兴趣所在,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导入。以《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为例,这首歌曲在情感上偏向于对老师的赞颂之情和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之情,因此教师在情境导入的阶段可以按照歌曲的内容进行故事构思和设计,一个学生在路过老师的窗前时,发现了尽管夜已深、老师还在辛勤的工作着,从而感受到了老师的不容易。整首歌的情感中,可以简单地分为学生和老师。作品中多次出现了“敬爱的好老师”、“想起你”、“心”等词语短句,表达出了感动、尊敬等情感。同时,孩子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老师,孩子对老师的认识也变得更加深刻,想要报答老师却感到无以为报;老师具有一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老师始终奋斗在教学岗位上,这是一种坚定与毅力,更是对于教育工作的坚持。
  (二)以图画、视频等再现情境
  如果说情境导入是奠定基调的过程,那么以图画、视频再现就是一种巩固和深入领会情感的过程。无论是故事导入还是歌词赏析,都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方式,没有将情境落到实处,而图画、视频再现就是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将音乐内容落实到实处,变得更加形象、具象,这种方法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形象和角色,快速进入情境。例如在进行《小小足球赛》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放一些各种球类的图画,让学生更清楚的分辨足球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可以放一些足球比赛视频,再利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你们踢过足球吗?”、“足球怎么样得分呢”、“足球和篮球有什么区别呢”、“足球最早起源于那个国家”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同学们初步的了解足球。再营造一个小小足球场,让学生门担当不同的角色,从而更直观的进入到情境中。并提示同学们可以在歌曲相应的部分加入一些自己设计的动作,然后一起呐喊,引导学生将自身激昂的情绪和足球体验连接在一起,融入到小小足球员的角色中去,从而完成以图画、视频等再现情境。
  (三)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情境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得音乐书上那些生硬、刻板的角色变得鲜活起来,并且融入进学生自身的理解与情感,在这种表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贴近角色,使得音乐与学生个人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与此同时,这种具有戏剧色彩的角色扮演还可以充分调动其学生的各项感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和谐,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每一个孩子都争先恐后的参与到表演中来。举例来看,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动物说话》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动物面具分发给学生,戴上这些面具,课本上的角色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在这样热情高涨的课堂氛围中,即便是没有参与表演的孩子们,也能够在观看时被热情所感染,迅速进入到情境中来。
  (四)用声音来渲染情境
  通常情况下,教师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施和熟悉音乐旋律引导的方式,进行情境的渲染。前者对于教学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但随着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普及,多媒体音乐教学也不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实时记录学生的演唱,可以将每一个音符都当做一个台阶,创设出小动物爬楼梯的故事情境,每次唱准一个音符就会出现一个个不同的小动物,十分生动有趣。学生会为了看到更多的小动物努力找准音调,从而解决了音准教学的重难点。
  另一方面,一些需要学习的音乐曲调本身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但是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夯实这些联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以《运动员进行曲》为例,作为一首纯音乐的作品,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这首音乐作品也是学生们每天要做的课间操中站队前的一节配乐。这时候,首先播放其中的选段,让学生们自己想一想,是不是在哪里听过这首作品,是不是感到很熟悉。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到做课间操的情境之中,从而拉近了音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思维启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音乐教育来开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实际上识谱视唱即作为一种基础的、理论性的音乐知识,也是一种可以进行灵活变化和调整的教学任务。它是重要的,具有突破精神的;它是基础的,具有创造底蕴的;它是多样的,具有启发思想的。教师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不但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够建立起稳定的音乐-学生的情感联系,使他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体验到音乐的魅力,让他们深入进来,了解更多的作曲背景和创作者情感,让音乐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张玮婷.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61.
  [2]刘图雅.试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4(13):137.
  [3]黄晶.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46):185-186.
  [4]李小琴. 浅谈农村小学中段音乐唱歌课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Study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14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Study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14:1.
  [5]郑朝红.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12):35.
  [6]覃宇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36):237.
  [7]崔佳.巧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2):72.
  [8]窦琦.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有效运用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2(01):76.
  [9]王祥.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90):170.
  [10]王巍.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66-167.
  作者介绍:陈阳,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学硕士

  • 【发布时间】2018/11/4 10:03:46
  • 【点击频次】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