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策略

 

【作者】 李 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也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然而,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到提问时却有许多幼儿不感兴趣,以至影响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究其原因,由于长期遵循讲故事、提问、再讲故事、总结含义的僵硬的教学模式,使提问偏于重复故事内容所致,还有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教师一般利用磁带或图片来一遍遍地向幼儿讲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基本上照故事的原文将故事连贯地重讲一遍或学习其中的语言,让幼儿在运用语言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这样的模式显然不被大部分幼儿所喜爱,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要在故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中进一步的创新。使之更活跃、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提高故事教学的效益。
  一、故事的选材很重要。
  故事的种类很多。有童话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名人伟人故事,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等。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孩子听,我们在讲故事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1,首先要考虑讲故事的目的。幼儿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语言质量还不高,而故事是集中的反映现实生活,并以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能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得清楚并富有表现力。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幼儿兴趣的故事。这就要求故事的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故事的内容简短易懂,贴近生活,便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比如幼儿听过故事《小狐狸找工作》后,对待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有始有终;而听了故事《猴子捞月亮》后,则明白了水可以照出物体的倒影。
  2,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才也不一样。给二,三周岁的幼儿讲故事,要选择一些主题鲜明,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比如中班上册《帮我早读书》上的故事《两只小羊》,通过两只小羊互不相让,导致掉到水里这一简单情节告诉幼儿要懂得谦让这个道理;而五,六周岁的幼儿理解能力很高,好奇心强,给他们讲故事,则要选择一些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且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向上情感。比如故事《老鼠嫁女》,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不仅让幼儿欣赏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还让幼儿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故事《董存瑞叔叔》则让大班的幼儿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且也会变得更加勇敢坚强。
  故事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另外我们在故事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从感情上有一种认同感。
  二、故事讲述要有技巧
  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幼儿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
  其实,教师只要改变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讲故事,不仅能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能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故事,为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小猫钓鱼》的故事时,我将故事中的角色(如猫妈妈、小猫、蜻蜓、蝴蝶等)分别做成一些竖牌材料,在讲故事时,请幼儿上来自选一块牌子,要求讲到哪个角色,拿那块牌子的人就要举起牌子自转一圈。加入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拿牌子的幼儿不得不更认真、仔细地听故事,同时也使下面坐着的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为整个故事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其实,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一个“讲”字。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要想感受其中语言的韵味,就要讲故事人充分运用声音的表情。声音也有很多种表情,运用得当的话能带着听者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不必拘谨严肃,也不要害羞,可以换换自己的声音、语言,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进入故事情节,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不能像背书,一字一句念出来就好了,必须要有感情融入在内,讲出的故事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例如,该巫婆上场时,用邪恶高八度的声音,轮到小小蚂蚁的戏,则可以用纤细微弱的声音来表现。除了声音的运用外,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候,某一种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故事讲述的过程之中。比如讲《狼来了》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在讲到喊狼来了的时候请幼儿一起用手做喇叭状一起喊狼来了。如此重复,直到作品讲完,幼儿都会集中注意地去听。
  三、争取适时有效的回应,选择合适的推进策略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的回应与推进策略不仅仅是“回应什么”的问题,还包括“怎么回应”。每一名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是带有特殊“个人烙印”的,当教师对幼儿可能获得的新经验做出识别,明确了该活动中幼儿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就应当联系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已有经验、学习品质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两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点点不仅安静、平和、守秩序,而且喜欢画画,对画人物的技术很熟练。作画时果断、流畅,更像是对一幅完整作品的默写。而对小红马的装饰倒是出于教师质疑“这匹马怎么没有眼睛”后的即兴创作。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和点点之间不断有对话交流,最后,终于明白她做的是《小马宝莉》儿童影视剧中的音韵公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点点是主动的学习者,她和教师一起学习新事物。基于对点点活动中细节的观察和识别,我们捕捉到了点点非常喜欢小红马,第二天,我们及时提供了有关《小马宝莉》的图文资料,她果真如获至宝,说明我们的回应很有效,为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了准备。
  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点点比较喜欢我们使用“合作建构”式的教学策略,如我们发现“小马怎么没有眼睛”时,聚焦在《小马宝莉》上,鼓励她回忆小马宝莉的认知经验以建立连接;为她提供完成任务的必要支持材料――收集小马宝莉的彩色图文资料;提供小马宝莉的图书,将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汇总;通过阅读,向她展示细节、新词汇;提议画三匹小马;介绍一个任务、想法,如“由你接下去读书给我们听”;挑战自己,从熟练的画人到学习如何画一匹马等。
  综上所述,故事在幼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幼儿期,兴趣是他们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在孩子们的眼里,学习?生活和游戏都是没有界限的。因此,用生动、活泼、有趣、直观,好听的讲故事形式教育幼儿会让幼儿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 【发布时间】2018/11/4 10:13:12
  • 【点击频次】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