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作者】 秦立峰

【机构】 山东省蒙阴县实验中学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认识,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的很多旧思想、旧观念是需要转变的。并且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同等重要的,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技术教学;理论教学;
【正文】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乘着这改革的浪潮发挥高中体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的使命。但体育课进行的好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对于所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同时教师也不只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选择、组织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匮乏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对其他同行有所帮助。  
  一、选择、组织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
  1、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但是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今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   
  2、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当前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过去的一切,传统教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的结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统统删除?基本的跑、跳、投可以不练?
  前面我们已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点,提出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又能达到预期目的。球类和体操及其它项目,部分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某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难度大、进度慢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从而厌学。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又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二、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理论教学内容。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
  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来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来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总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类型的课型,而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以课的类型为依据,才能做到有效指导。在新授课中教师的“教”的比重稍大于学生的“学”,在综合复习课时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此时学生的“学”法将形成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动作学习的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自身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辅助手段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正确学会动作。  
  • 【发布时间】2018/11/4 10:15:43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