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

 

【作者】 庞意竟

【机构】 山东省郯城街道归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以其培育目标的多方位性与功能、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独特在将学生培育健康的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健身健康意识;达到培养健康人目的
  (一)对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
  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学校体育文献及调查;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现状分析;围绕当代学校提于发展趋势及体育与育人相结合的终身健身思想;提出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1、在知道思想上;要使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完善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健身育人教育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健身意识;使学生养成将抗习惯;提高他们自我健康能力。
  2、在体育课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结合身体锻炼。特别要加强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效果;运动健身效益等知识;应周密计划并安排在体育课中;以适应体育与健身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3、改革以运动技评和达标考试体育成绩的体制的做法;建立以增强体制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核制度;在体育课程评价中;注意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起来。
  (二)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在从事某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即使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他总是会想尽办法去克服它们。
  学校体育目标的多维性;学校体育目标是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多维目标构成。从学校体育的目标多维角度来看学生要从心理、社会、生理、各方面均衡地发展多维的结构网络决定了要运用载体实施教育手段。学校体育正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多维教育空间。教育者经历过长期努力养成的校风和班风表现在集体中的情绪;言论和行动的共同倾向;也促使受教育者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逐渐成长为健康的人。
  二、抓住体育常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材体育常识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这类教材我们可以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理在室外进行教学。如在进行六年级的“生命的马达——心脏”的教学时;首先将上课地点设在室外;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后让学生设法让自己的马达快速的动起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快速跑的练习;一会而就有学生过来说他的马达很快;教师乘机问;你的马达在哪里?学生立即把手捂在西胸口说:跳得最快的地方就是!接着让所有的学生遭到马达的位置;每个人都轻而易举的找到了马达所在的位置;这时教师告诉他们心脏在身体里的位置;再通过测脉搏获得运动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实践获得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学生对心脏的位置以及功能作用等都非常清楚。整个过程总共只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比起在教室单调的讲解效率要高得多;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他的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材如:五年级的“运动时为什么会腹同痛?”四年纪的“小伤的简易处理”等等;每个年级的教材都有可实践的内容;只要我们平时仔细分析教材;就能发现一些可实践性内容。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通过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跟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很多学生比较害羞;在家里是像只喇叭;在外面就成了哑巴;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他甚至很少和陌生人说过话。而综合小学体育课程;无论是以自主探究为主;还是小组互动合作形式;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培养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育运动具有群众性、竞争性;因此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在体育课中;特别是在群体游戏比赛中;要取得胜利;是要靠集体的配合、团结甚至默契的力量才能赢取最后的胜利。这些都能培养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身体健康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多想办法上号在体育与健康课。
  • 【发布时间】2018/11/4 10:17:53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