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者】 李长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珙泉镇中心学校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语文教学的目的。大纲指出: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纲先后有四十多处从听说读写诸方面提及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正文】我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从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心理学认为,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认为,如若缺乏内驱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他把一切的学习都归结为习惯的形成和习惯的巩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则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观点,强调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提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就是做好提前准备工作,既包括内容的准备又包括心理准备,对于老师要讲解的课程提前预习,能够了解所讲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提前阅读,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不懂,这样老师讲解时才能有所侧重,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避免“眼前一片黑”的情况。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制订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的分步计划,对于预习内容及预习多少都有所安排,根据学生基本能力不能过多,也不要过少,取得预习最佳效果。
  一、书写习惯的培养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 培养正确书写姿势。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写字时要求“三个一”必须做到:眼睛离书本一尺的距离、胸部离桌沿一拳的距离、手指离笔尖一寸的距离。在学生书写时要对书写姿势严格要求,直至形成习惯。
  2. 养成整洁的习惯。
  整洁是写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写字教学要体现审美教育,不仅要重视书写的成果,而且要重视书写的过程。在写字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不仅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可观,还要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双手的整洁。
  3. 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一种书写。问其原因,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写质量,另外,学生没有养成自觉练字的习惯。因此,一定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一丝不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二、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百遍胜于五十遍,二百遍胜于一百遍”这都是古代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年段必须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并推荐了优秀诗文背诵的具体篇目。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低年级就占了大部分,几乎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低年级的课文篇章短,内容新,插图美,这样的编排有利益孩子们的朗读、背诵训练。只有反复诵读、熟读,才能有助于培养语感,蓄积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游戏,动作,来进行指导。如:《静夜思》一文教学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通过图片观察作业的举动,理解“抬头”,“低头”,再通过表演动作进行背诵,这样孩子们易懂,易背。在《四季》一文中,制作青蛙,雪人等头饰上台游戏表演,激发兴趣,进行背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及时纠正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三、着力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具有新奇感,发现新的东西善于了解探索。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们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带领他们去观察,让学生在学习观察中展开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交流所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家长带孩子去公园参观、外出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小孩高兴时、发问时,恰到好处提醒、引导孩子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我在学生作文时,要求写的内容都是自己观察到的、曾经做过的。比如在大自然美景时,我会把学生带到春天的校园、秋天的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景物,写出它们的特点。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老师们都知道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的意义有多大;对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一生的发展意义有多大。所以我们应当关注学生更多的习惯培养,掌握策略,从小抓起,坚持不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 【发布时间】2018/11/4 10:18:10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