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教师信息化资源应用能力的调查

 

【作者】 张玉礼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第七中学

【摘要】 本文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对互联网+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进行了阐述,着重阐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化资源应用能力;积极性;培训;
【正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会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形态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相关文献。有人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以使教育教学成果更有效、优质资源配置更均衡;无论是手段说还是形态说,都为现行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着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教育部在2013年印发了教师[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简称“提升工程”),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该提升工程是衡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准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高低是其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文献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教室普遍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仪器,但是面对这些教学设备仪器,许多教师的使用积极性不是很高。年纪稍长的中老年教师更习惯于利用黑板进行板书,他们对教材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他们感觉经常使用幻灯片、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增加了备课负担。有些青年教师没有从实际出发,选用合理的现代教学设备仪器和软件资源开展教学,更多的是从众心理驱使下的一种网上下载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盲目和随意的教学行为。
  2.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动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是,有不少教师因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等学习懈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被动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仪器和软件资源,教学评价中的某一项规定迫使他们生硬地增加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仪器的频率,而不是因为真正需要去运用,课件成为一个摆设,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内容可能与课件并无太大关联。
  3.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不够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名目众多,但是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题的培训却并不够。调查发现,教师对于主题为课件制作与开发、资源整合、图形图像处理、视音频处理,动画制作、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及网站开发的培训颇感兴趣,但是此类培训举办期数少,名额有限,往往把培训内容高度压缩在数十个课时之中,教师参与培训后缺乏后续的锻炼,培训成效不高,学习浅尝辄止。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培训项目的实施来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系统提升。对于培训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给出一定建议,但仍未能全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s].2014
  [2]李成保.“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j]. 教育现代化?2016年27期
  [3] 张秋霞.“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策略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4).
  • 【发布时间】2018/11/4 10:24:52
  • 【点击频次】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