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理念;应用实施;
【正文】初中地理,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担当着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任,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教学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时新课标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指引。那么我们如何把总目标分解到课时目标实施教学并达成呢?笔者经过探索与实践,认为地理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应用实施。
一、加强课堂对话中的情感教育
对话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持久注意到课堂中心上来。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和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二、采用互动交流教学策略
互动交流,作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凸显学生主体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线地理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更要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抓住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地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建构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这样的思维无疑是创新,不管是否具有可行性,但至少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我们都应鼓励。
三、创设情境开展新课教学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策略集趣味性、诱思性和情境性于一体,能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建构作用。这是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区别。传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由于没的潜心钻研,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就是“满堂讲”。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模式中;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在新课改中,初中地理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力于学的教学组织者,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开启新课改教学模式。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也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方法。
四、有效运用地图辅助教学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辅助材料,正如常言所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工具。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地图运用能力差,有的不会识图,更不会用图。这对于我们运用地图辅助课堂教学无疑带来了不便。为了化解这种个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就成为我们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放大、旋转、闪烁、聚光灯等功能来进行。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实践新课标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实现双边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优势,高效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全面实现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地理新课程理念的的落实应用[J].素质教育,2015年。
[2]官志强,应用新课改理念开展地理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
一、加强课堂对话中的情感教育
对话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持久注意到课堂中心上来。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和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二、采用互动交流教学策略
互动交流,作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凸显学生主体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线地理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更要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抓住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地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建构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这样的思维无疑是创新,不管是否具有可行性,但至少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我们都应鼓励。
三、创设情境开展新课教学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策略集趣味性、诱思性和情境性于一体,能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建构作用。这是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区别。传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由于没的潜心钻研,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就是“满堂讲”。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模式中;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在新课改中,初中地理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力于学的教学组织者,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开启新课改教学模式。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也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方法。
四、有效运用地图辅助教学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辅助材料,正如常言所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工具。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地图运用能力差,有的不会识图,更不会用图。这对于我们运用地图辅助课堂教学无疑带来了不便。为了化解这种个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就成为我们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放大、旋转、闪烁、聚光灯等功能来进行。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实践新课标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实现双边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优势,高效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全面实现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地理新课程理念的的落实应用[J].素质教育,2015年。
[2]官志强,应用新课改理念开展地理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11/4 10:46:49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