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课标解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课标解读;
【正文】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沟通和合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广义的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狭义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人们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交际手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解读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基础阶段,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因此更需要重视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培养,重视夯实基础。语文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可见第一学段重在突出基础性,做好全方位的“启蒙”与起步训练。语言表达上主要强调简要、完整地讲述,用几句话把事情或画面内容说完整、说明白。
三、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1、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
首先教师要有平等对话的态度,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达。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与回答,或者学生间的争论,都可以看成是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注意倾听、轻言细语、民主协商”;全班交流,要“简要明确、声音响亮、避免重复、文明礼貌”。许多好的表达态度、技巧都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其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校园接待、班级交流、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都需要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调整,活动后有总结。这些“准备、调整、总结”里就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演讲讨论”的听说内容,就有“文明礼貌、尊重理解、得体适度”等听说态度。
2、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学习园地都编排了一次口语交流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因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让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有机整合,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生动地说一说,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小动物此时的情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培养了说话的能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说话,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好方法。
3、创设交际情境,训练学生口语交际
交际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行为,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题意的情境。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春天里的发现”时,我充分用农村优越的自然环境,课前带着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山野寻找春天。在进行交际时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草芽儿、柳树、雨点儿等事物做媒介,并将它们人物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对话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初春万物复苏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个个跃跃欲试,口语交际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了对春天的亲身的体验,“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因为口语交际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特点,我主张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
1、口语交际课上的评价
建议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外在的,容易观察的内容做一些评价。例如在学生互评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评语言: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评思路:内容表达的是否清楚,逻辑是否有条理;评仪态: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
2、在语文教学各环节中的评价
这个环节中以教师评价为主。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中可以表现出口语交际能力,由于学生在这时候是不自觉的,所以要求学生在这时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口语交际评价主要是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是不是乐于发言,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口语交际的技巧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3、日常生活中的评价
日常生活主要指学生除学校以外的生活,更多的是家庭生活,所以建议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在学校之外经历更多的社交环境,而家长是与学生最亲密的人,接触最多,所以最适合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于家长的评价,我们没有具体的要求,也不要求特定的评价点。我们相信,每个家长秉着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的态度,凭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可以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一个整体的和客观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儿童时期如果不经过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那么我们就把说话训练进行到底吧!善于说和认真听齐头并进,多鼓励与评中导相辅相成,大生活携小课堂浑然天成。
参考文献:
[1]刘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方法与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7
[2]肖惠珍.把握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改革低年级语文教学[J].《河北教育》,2015.05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广义的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狭义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人们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交际手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解读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基础阶段,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因此更需要重视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培养,重视夯实基础。语文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可见第一学段重在突出基础性,做好全方位的“启蒙”与起步训练。语言表达上主要强调简要、完整地讲述,用几句话把事情或画面内容说完整、说明白。
三、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1、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
首先教师要有平等对话的态度,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达。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与回答,或者学生间的争论,都可以看成是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注意倾听、轻言细语、民主协商”;全班交流,要“简要明确、声音响亮、避免重复、文明礼貌”。许多好的表达态度、技巧都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其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校园接待、班级交流、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都需要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调整,活动后有总结。这些“准备、调整、总结”里就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演讲讨论”的听说内容,就有“文明礼貌、尊重理解、得体适度”等听说态度。
2、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学习园地都编排了一次口语交流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因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让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有机整合,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生动地说一说,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小动物此时的情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培养了说话的能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说话,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好方法。
3、创设交际情境,训练学生口语交际
交际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行为,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题意的情境。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春天里的发现”时,我充分用农村优越的自然环境,课前带着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山野寻找春天。在进行交际时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草芽儿、柳树、雨点儿等事物做媒介,并将它们人物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对话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初春万物复苏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个个跃跃欲试,口语交际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了对春天的亲身的体验,“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因为口语交际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特点,我主张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
1、口语交际课上的评价
建议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外在的,容易观察的内容做一些评价。例如在学生互评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评语言: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评思路:内容表达的是否清楚,逻辑是否有条理;评仪态: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
2、在语文教学各环节中的评价
这个环节中以教师评价为主。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中可以表现出口语交际能力,由于学生在这时候是不自觉的,所以要求学生在这时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口语交际评价主要是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是不是乐于发言,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口语交际的技巧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3、日常生活中的评价
日常生活主要指学生除学校以外的生活,更多的是家庭生活,所以建议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在学校之外经历更多的社交环境,而家长是与学生最亲密的人,接触最多,所以最适合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于家长的评价,我们没有具体的要求,也不要求特定的评价点。我们相信,每个家长秉着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的态度,凭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可以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一个整体的和客观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儿童时期如果不经过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那么我们就把说话训练进行到底吧!善于说和认真听齐头并进,多鼓励与评中导相辅相成,大生活携小课堂浑然天成。
参考文献:
[1]刘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方法与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7
[2]肖惠珍.把握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改革低年级语文教学[J].《河北教育》,2015.05
- 【发布时间】2018/11/4 10:51:42
- 【点击频次】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