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 赵 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杨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应分层实施。本文从目前作业现状出发,阐述了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即增强作业设计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优化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课内练习共同担当着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重任。作为教师与学生智慧碰撞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优化设计是这一载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这个平台,我们不仅要注意作业育人的整体性、实效性,更要让作业产生全员性、全面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通过此平台,达到巩固知识、深化技能、发展创造才能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数学课外作业的分层优化设计。
  一、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桎梏,“学以应考”思想在作业设计中体现明显。这种取向直接导致了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即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和实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效果---快速解答题目,提高准确率,我们很多教师认为“题海战术”是法宝,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方法。于是围绕此法大力实施重复性作用,不讲作业方式,不管课内还是课外的作业,模式都一样,特别是课外作业内容还是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蓝本”,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学生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而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兴趣渐失。这让本身学习就很吃力的学困生,更是举步维艰,完成不了,渐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小学生是好奇的,任何单一的形式活动,都会让人生腻。而实践中的作业,每次都是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那必定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这不仅不能达到促进知识转化的目的,更不能达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的效果。作业中的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
  (三)要求“一刀切”,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十指有长短,更何况农村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明显。“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就是“齐步步”,让每个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实际上这种方式除了经济、方便、教育量大之外,其他作用不大。但如果我们在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还同样“一刀切”,那势必造成学困生更感受不到学习成功,更体验不到学习快乐。而且,处于优等地位的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因从中感受不到作业的挑战性,同样不能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生作业针对性设计,体现因材施教,是我们作业的最美好,最理想的实践做法。
  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有现实性、富有挑战性、且有意义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必须认清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为此,我们要改进现有课外作业弊端,优化设计,体现分层次的作业理念,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作业快乐。
  (一)增强课外作业的生活性设计。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落实这一理念,我们就可结合农村实际,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作业中来,让学困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需要数学来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从实际例子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催发出自我主体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课堂不仅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在作业中也要体现生活性的思想,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的实用观,提高数学应用兴趣。
  (二)增强课外作业的趣味性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积极学习,增强作业实践主动性的强大内驱力。作为实践平台的作业,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仅好动,好表扬,对新生事物或奇怪现象特别容易感兴趣的特点,还要丰富作业内容和样式,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不仅只有算算、抄抄、写写,还有创新活动,如拼一拼作业、剪一剪作业、调查作业、交流探讨作业等。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有趣,学生自然爱做,学困生兴趣提高了,他们数学成绩也就快提高了。
  (三)增强课外作业的典型性设计。“题海战术”中的题目很多带着相同性,是变脸式的作业,只是语言表述不一样,明显感觉到创新性不足。而对于学困生,不是要求他们从反复练习中去感悟,而是要明确要告诉他们作业的目的。因此,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数学作业,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数学知识和和公式、定理、概念,使学生很容易获得作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兴趣。
  当然,要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效果,在课外作业方面,我们就必须因人而异,分层次设计,提高针对性,才能实现优化效果,从而达到“对症下药”的作业育人预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段小龙,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浅谈[J].新课程,2017年。
  [2]朱美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07年。
  [3]张宪成,如何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人文策略[J].学生之友,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11/12 9:00:02
  • 【点击频次】365